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否能解除劳动合同

最新修订 | 2024-02-29
4.9k浏览
律师解析
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这是一种双方双向选择的表现。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的,需要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劳动合同案件·推荐文章

无锡188****969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2****762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80****705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550人选择咨询律师
617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是否能解除劳动合同
一键咨询
  • 157****46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1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0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74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8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0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2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1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2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1****80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5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3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0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2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0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21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5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6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386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6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6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0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4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7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2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3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1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3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2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7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8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6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84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8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5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0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8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2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1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7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2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5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0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1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7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6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2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7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77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1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156****490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81****356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80****789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试用期内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提前3天通知单位,不需要单位的同意,3日后可以走人,而且不可能追究到新单位和劳动者的责任,这是依法辞职。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公司分立后一年内股权转让是否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公司在进行分立操作之后,可以选择随时进行股权的转让。
然而,如果根据公司的内部章程中有特殊的约定,那么就需要依照这些明确的条款来执行。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所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则从公司正式成立的那一天开始算起,在一年之内是不允许进行转让的。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第一百四十一条
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当然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之内解除劳动合同,甚至都不需要递交所谓书面的辞职报告书,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或者是当时就跟用人单位提出来不合适的也是可以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公司和职工相互适应的,有什么不合适的早点说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网络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权
[律师回复] 解析:
依照当事人自主协商原则。
消费者可选择与商家直接沟通,协商解决其间产生的争议以及索求赔偿程序。
友好协商达成一致。
若双方在妥善协商下能够达成共识,便可用签署和解协定的方式化解矛盾焦点。
向消协提出投诉申请。
消费者有权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提交投诉申请,以期获得援助并对侵权行为予以曝光。
接受消协调解服务。
消费者亦可请求消费者协会提供调解服务,由第三方监管机构介入协助处理。
申请仲裁裁决。
若协商及调解均告失败,消费者可向商事仲裁机构递交仲裁申请。
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还可向商家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如何凭法院确权申请法院解除保全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解除财产保全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申请保全的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要求解除保全措施;
其次是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自行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解除保全;
第三种情形则是,当事人可以采取提供相应的保证为条件,书面递交至法院,以请求解除保全措施。
在实践操作中,为了使法院更为信任其所作的保证,通常需要提供足够的保证金作为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民事诉讼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只要被告人按照法律规定提供了充分的担保,人民法院就必须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而这部分提供的担保金额,必须要达到足以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标准。
此外,解除财产保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由申请保全的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要求解除保全措施;
其次是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自行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解除保全;
最后一种情形则是,被告人可以采取提供相应的保证为条件,书面递交至法院,以请求解除保全措施。
同样地,《民事诉讼法》对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只要被告人按照法律规定提供了充分的担保,人民法院就必须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四条
财产纠纷案件,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雇员工的条件和程序都相对简单,只要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一经证实后,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既无须提前通知,也不必给予经济补偿。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受到伤害多长时间可解除合同
[律师回复] 解析:
1、员工因工致伤痊愈后的第一年内,尽管他们有可能无法履行原有的职务职责,但任何离职要求仍可得到应允。
若因事故导致职业损害,且牵涉到康复治疗,那么员工将被视为已取得些许恢复,并在一年后有权提出离职申请。
2、当员工在接受治疗期间,医院明确诊断出其未出现残疾等严重症状时,雇主无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
3、在工伤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后,劳动者开始享有伤残待遇的情况下,他们可以选择主动解除劳动合同。
然而,除非存在过失性辞退的情况,否则用人单位不得擅自解除劳动合同。
对于那些选择自愿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基金将会支付一次性的工伤医疗补助金,而用人单位则需支付一次性的伤残就业补助金。
4、经济补偿的具体金额将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确定,每满一年就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标准。
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足一年,则按照一年来计算;
如果工作时间低于六个月,则仅需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这里所提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内的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快速解决“合同事务”问题
当前602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15天内不允许二次医保具体规定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当参保者第二次入住某个医院接受治疗时,如所患之疾并非同一诊断病变,那么其仍有资格申请医保服务。
然而,若两次就诊均为同一诊断病症,则必须等待至少15个自然日方可再次申请医保服务。
要求患者在“住院15天病情未达到出院标准便进行出院处理”或者是“在办理出院手续之后,需间隔15天才能再次办理住院手续”,这些都属于定点医院对医疗保险政策的违规操作。
倘若参保患者遭遇此类状况,可向定点医院的医疗保险科进行投诉,医疗保险科作为医院内部负责监管医保政策执行情况的机构,将对此类问题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参保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因病情需要而短期内再次入住医院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也可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再次住院手续。
针对因治疗需求而短期内再次住院,且上次住院费用尚未结算完毕的情况,参保者或其授权代理人只需携带社会保障卡或医保卡以及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加盖医保专用章的住院凭证以及上次住院医院开具的住院费用证明等材料,前往再次住院的医院医保科即可办理住院登记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办了黄卡的精神病患者能否被吊销驾驶证
[律师回复] 解析:
是的,确实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第一种情况,假设在成功取得驾驶证之后,不幸罹患了精神疾病,那么一旦驾驶者的精神疾病被相关机构如实记载且录入到了相应的系统之中,为了安全起见,车管所将不得不注销该名驾驶者的机动车驾驶证。
其次,关于精神疾病的问题,在驾驶员考试的身体检查过程中,通常并未包含对精神疾病的全面检查环节。
如果被发现已经患有精神疾病,而且其档案中对此有所记录,那么此类人士将无法申请领取驾驶证。
法律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证:
(一)有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精神病、痴呆以及影响肢体活动的神经系统疾病等妨碍安全驾驶疾病的;
(二)三年内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三年,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
(四)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五)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五年的;
(六)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依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十年的;
(七)因其他情形依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未满二年的;
(八)驾驶许可依法被撤销未满三年的;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
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的考察期,也是指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的适应期,虽然是试用期,但是其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也就是说双方已经形成了法律上的劳动关系。那么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如果因为劳动者工作态度问题,无法完成交付的工作或其主动提出辞职而解除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赔偿金。如果是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的,需要支付半个月工资进行补偿。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公司欠工资说两年内结清是否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拖欠薪资是否违规的界限,并未明确规划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期限。
只要企业或雇主对员工的薪水进行了扣减,或者无故拖延支付劳动者的酬劳,甚至拒绝支付员延长工作时间所应获得的薪酬,皆定义为违法行为。
如若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劳动者有权拨打电话向当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将会要求用人单位及时地支付给其劳动者的薪水报酬以及经济补偿;
若拖欠工资的行为严重,则有可能面临行政罚款,乃至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按照法律法规,正常情况下工资至少应每个月支付一次,如果当前月份的工资被延期到下个月或者第三个月发放的话,这种做法将构成违法行为。
举例来说,若某位员工在今年1月份的工资到3月份还未领取,这便构成了一种违法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违法行为发生的两年内,劳动者还可选择向劳动保障部门提起投诉。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本月工资在第三个月发放属于违法,如1月份工资在3月份发放就属于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发生在两年之内的,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
如是离职结算,劳动者在做好工作交接后15日内和企业结清工资。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61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食品安全法内外生产日期不一样应如何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涉及到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这些行为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都将进行相应没收处理。
当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所涉货值金额未达到一万元时,将面临罚款惩罚,罚额在二千元至五万元之间不等。
若货值金额超过了一万元,则需要进一步受到较为严重的处罚,具体为货值金额的二倍至五倍。
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监管部门有权下令暂停生产经营活动,甚至撤销其相关许可证。
法律依据:
《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
违背本法限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够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金;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注销许可证:
(一)经营被包装手续、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限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三)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准则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