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撞人不知道走了算逃逸吗

最新修订 | 2024-04-16
2.2k浏览
卞晓飞律师
卞晓飞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53人
律师解析
在驾驶车辆发生意外碰撞事故后,若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性质毫不知情并离开现场的,则不构成肇事逃逸,因为从主观角度来看,他并无刻意规避法律承担责任之意图;
然而,如果存在证据能够证实该当事人在得知事故真相后仍然选择逃离现场的事实,那就应当认定为肇事逃逸,这是由其主观故意所决定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交通肇事案件·推荐文章

南京134****695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88****424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78****922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59人选择咨询律师
628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撞人不知道走了算逃逸吗
一键咨询
  • 152****74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2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1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1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7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2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6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8****45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47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6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41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5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3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7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05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1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6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1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0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0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54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1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6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3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1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1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3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74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0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1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58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1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1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0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4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0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7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6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10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2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74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8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0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27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4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0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5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26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2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4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178****958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56****245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81****377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开车撞到人不知道走了算逃逸吗
如果确实不知情的,不属于肇事逃逸。但是,当事人是否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并不能以当事人自己的陈述为准,而应根据正常的日常生活经验、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现场情况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分析。
10w+浏览
交通事故
跨非机动车道碰到逆行电动车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问题,通常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裁定。
这一过程将基于事故双方当事人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过错程度,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量和判断。
在此基础上,交通警察会出具相应的责任判定结论,其结果可能涵盖以下五个责任范畴之一,分别为:
“一方承担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无责任”。
针对不同的责任类型,各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比例亦有所差异,因为赔偿责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承担的事故责任程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21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试用期未完成目标走人是否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未能达成既定业绩目标并不能构成单方面解聘员工的合法依据,这一行为实质上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条款的违反,属于非法解除劳动合同范畴。
然而鉴于您目前尚处在试用期阶段,且实际服务期限相对较短,因此主张经济补偿金也仅能参考当地法律法规的标准,即一个月的薪资报酬。
若考虑到上述因素与您个人实际收益状况相比较低,那么选择放弃也是可行的解决方案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开车撞到人不知道走了算逃逸吗
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如果您现在正面临着关于开车撞到人不知道走了算逃逸吗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的话,可以通过下面文章内容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不知情帮助别人挪用公款怎么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涉及到的挪用公款罪案件当中,如果被控告者被判定为主谋的从犯,他们将会获得从轻处理的机会。
从犯是主犯的对等概念,也是共同犯罪行为中的一种类型。
它特指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发挥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参与者。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挪作他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盈利性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予归还,从而触犯了法律而构成的犯罪。
在这种情况下,挪用人必须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来实施挪用行为,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借助于职务权力以及地位所带来的主管、管理、经营、经手公款或特定款物的便利条件来实施挪用行为。
挪用,是指未经合法批准,或者违反财经纪律,擅自将公款从单位转移出去的行为。
当行为人将公款从单位转移出去之后,即便他们并未立即使用这笔公款,也同样会被视为挪用行为。
挪用的对象必须是公款,其中包括将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的款物挪作个人使用。
如果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归个人使用,并且已经构成犯罪,那么就应该按照挪用公款罪来进行审判。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公款并不仅仅局限于现金。
对于那些将公有国库券挪作他用的行为,同样应当以挪用公款罪论处;
而将金融凭证、有价证券用于质押,使得公款处于风险之中,与挪用公款为他人提供担保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也应以挪用公款罪论处,挪用公款的数额则应根据实际或者可能承担的风险数额来确定。
至于挪用非特定公物归个人使用的行为,则不应以挪用公款罪论处;
若构成其他犯罪,则应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量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
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国有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前款规定中的非国有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29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走私酒怎么罚
[律师回复] 解析:
在贩运走私红酒活动中,若未触犯刑法相关规定,则将被视为一般的走私违法行为,针对此类情况,应依法对其涉嫌的违法所得进行追缴,同时对涉案当事人施以罚款等惩罚措施。
至于具体的罚款金额,需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作出裁量。
但若该类违法行为已涉及到严重的刑法问题,即构成犯罪,那么将依照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刑事政策,由国家审判机关对涉案人员给出相应的刑罚判定。
其中,最轻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需缴纳偷逃应缴税款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金。
法律依据:
《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九条
有本实施条例第七条、第八条
所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的,没收走私货物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0万元以下罚款;
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的,没收走私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二)应当提交许可证件而未提交但未偷逃税款,走私国家限制进出境的货物、物品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走私货物、物品等值以下罚款;
(三)偷逃应纳税款但未逃避许可证件管理,走私依法应当缴纳税款的货物、物品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偷逃应纳税款3倍以下罚款。
专门用于走私的运输工具或者用于掩护走私的货物、物品,2年内3次以上用于走私的运输工具或者用于掩护走私的货物、物品,应当予以没收。
藏匿走私货物、物品的特制设备、夹层、暗格,应当予以没收或者责令拆毁。
使用特制设备、夹层、暗格实施走私的,应当从重处罚。
撞了人不知道算逃逸吗
需要看情况,如果确实不知情的,不属于肇事逃逸。但是,当事人是否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并不能以当事人自己的陈述为准,而应根据正常的日常生活经验、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现场情况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分析。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事后才知道骗了对方的钱是否构成诈骗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被朋友欺骗从而导致金钱流失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别分析其性质。
首先,如果行骗者抱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成功地从受害者手中骗取了金钱,那么这种行为便可被认定为诈骗。
然而,若行骗者并无非法占有的意图,那么他们的行为或许并不构成诈骗。
关于诈骗所造成的金钱损失能否得到追偿,具体情况如下:
1.当犯罪行为给受害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是否予以经济赔偿;
2.同时,对于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还应对其处以相应的罚款。
至于诈骗金额的量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诈骗金额未达到4000元的,将被处以罚金刑罚;
2.诈骗金额介于4000元至5000元之间的,将被处以管制刑罚;
3.诈骗金额达到5000元的,将被处以拘役三个月的刑罚,且每增加1670元,刑期将会增加一个月;
4.诈骗金额达到1万元的,将被处以有期徒刑六个月的刑罚,且每增加1000元,刑期将会增加一个月。
综上所述,当我们遭遇朋友的欺诈行为,导致金钱流失时,若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较大,便已构成诈骗罪。
因此,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当事人应当及时采取合法措施向警方报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02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机动车撞人法规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开车撞人这一行为,最终到底构成何种犯罪,需根据实际的情境和细节进行准确判断:
首先,如果这种行为仅仅是在道路安全层面引发的交通事故,那么违法方将面临交通肇事罪的指控;
其次,倘若在交通事故过程中,违法者存心撞击他人,给受害人身心健康造成实质性伤害,则需要依据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考虑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更为恶劣的情况下,倘若违法者具有危害公众安全的恶意,并且在撞伤或撞死多名无辜群众后仍未收手,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被指控犯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犯罪主体为一般的自然人,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第二,该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安全;
第三,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既可以是疏忽大意,也可以是过于自信;
最后,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开车撞人这一行为所涉及到的罪名并非单一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为方式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可能构成的罪名包括故意伤害罪、交通肇事罪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罪等。
而交通肇事罪的成立与否,则需要从上述四个构成要件进行全面考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违停对方撞在车尾如何定责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违法停放车辆的车主,他们必须负担起重大的责任。
执法机构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当事人的行为对涉案肇事的整个过程中所起的影响力及其过失的严重性进行细致评估,并最终裁定当事人的责任归属。
具体而言,(一)如果是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过失直接引发了道路交通事故,那么该当事人将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二)若涉及到两方或多方当事人的过失,则需根据他们各自的行为对事故发生的影响及过失的严重程度,来分别判定他们在事故中的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当各方当事人都没有明显的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失时,这就被视为一种交通意外事故,此时各方当事人都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然而,如果有一方当事人故意制造了道路交通事故,那么另一方当事人将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撞了人不知道算逃逸吗
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法律知识。针对撞了人不知道算逃逸吗的问题,我们在下面的文章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可以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交通事故
合同到期不通知续签也不解约有何法律后果
[律师回复] 解析:
首先,当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若公司未提出续约亦未明确解聘,而员工仍在继续提供服务,那么,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这种情况的发生。
然而,如果公司决定不再与员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且也不发出解聘通知书,那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有义务对该员工进行经济赔偿。
这个赔偿的计算依据是从员工开始为公司工作的那一天算起,每满一年就需要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金额作为补偿。
如果员工在公司工作了超过半年但不足一年,那么,我们可以视为其已经工作了一年,因此,同样需要按照一年的时间来计算经济补偿。
但是,如果员工在公司工作的时间还不到半年,那么,我们只能按照半个月的工资来计算经济补偿。
其次,关于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企业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步,企业需要将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告知工会组织;
第三步,企业需要向员工开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文件;
第四步,企业需要协助员工办理档案以及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
最后一步,企业需要安排员工完成工作交接,同时,向员工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快速解决“合同事务”问题
当前627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肇事逃逸不知道撞到人怎么办?
肇事逃逸不知道撞到人在接到有关机关的调查的时候,应当积极的配合调查。实际上在撞到人不知情的情况之下逃逸的,首先对逃逸者要进行调查,然后要根据相关的事实来判断是否知情,实在不知情,不构成犯罪情况给予行政处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商铺消防通道开在小区里是否违法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铺如擅自在住宅区内部开设消防通道,将会被消防部门勒令立即纠正此类行为。
若商铺对消防安全问题持敷衍态度,拒绝配合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那么将面临来自消防部门的严厉处罚——通常会被处以金额为五千元至五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罚款;
如果经过反复劝告和督促仍未见有任何改善的迹象,消防部门有权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由此产生的各项费用均应由违法违规的商铺自行承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条
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对火灾隐患经消防救援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个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