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意外受伤可以辞职吗?

最新修订 | 2024-08-10
浏览10w+
孟理昕律师
孟理昕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15人
专家导读 员工意外受伤可以辞职,且员工在离职之后,可以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就业补助金,若是因为公事而意外受伤的,可以像公司索要赔偿以及带薪休假等,离职之后也要尽快开具离职证明。
员工意外受伤可以辞职吗?

一、员工意外受伤可以辞职吗?

可以辞职。解除劳动关系后,可要求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就业补助金

如果在拿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之前也不需要辞职,不想去上班,不去是可以的;如果拿到工伤认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后,可以要求该公司支付工伤待遇时,再辞职更省事。

二、没签合同如何维权?

1、准备证明和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证据

任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或者有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凭证,都可作为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

2、维权流程:双方协商→劳动仲裁→提起诉

劳动者可以依据法律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提供证据向劳动部门提起劳动仲裁,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是最后的维权手段,如果劳动者在前面两个方法中已经能够解决问题,那么就没必要诉讼了。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在没签劳动合同被辞退的情况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三、劳动者不当辞职要赔偿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原劳动部在《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第4条明确规定了赔偿的范围:“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综上所述,员工股若意外受上是可以辞职的,需要提前三十日进行辞职申请的,在相关领导同意之后就可以办理好先关手续离开了,若是因为劳动者擅自离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公司可以索要赔偿。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8k字,预估阅读时间13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90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员工意外受伤可以辞职吗?
一键咨询
  •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03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12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55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7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0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8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6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2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0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4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0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11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6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43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0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南京178****935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8****247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0****614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编制外人员可以随时辞职吗
编制外人员是不可以随时辞职的,对于需要辞职的劳动者应该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但在一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随时辞职,对于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的情况下就可以。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我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技术操作员,今年自己开车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但是在路上遭遇了车祸,在医院修养的过程中,公司把我辞退了。请问单位违法辞退非因工受伤员工会怎么样?
[律师回复]  
首先是医疗期。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本案中,龚某已经在公司服务了两年多,根据上述规定,其依法可以享受三个月的医疗期。
  
其次是医疗期内的待遇。《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九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员工辞职应该注意什么?
员工辞职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合同是否到期,档案是否转出,社保和医保的缴纳还有失业金的领取问题。同时离职重要的做好三件事:公司开具的离职证明、保险转移单 复印交接单。另外辞职需要提前以书面的形式告知用人单位,提前做好工作交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我去年来到这家外企上班,这里有很多外国人,他们的中文说的非常流利,而且对同事们也都很热情,有个跟我关系很好的外国人,他前段时间被辞退了,我想替他问问辞退外籍员工规定赔偿多少呢?
[律师回复]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0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辞退员工的情形有哪些,如何辞退在外兼职员工
情形:不服从正常调动,贪污,盗窃,赌博等,无理取闹,打架斗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违反劳动纪律,影响生产,工作秩序,经常与顾客吵架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员工的兼职行为进行核实,并留存相关的证据。确定员工具有兼职行为,并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可以依据此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0w+浏览
我姐姐在公司工作的时候,我姐姐不愿意接受公司的外调工作,现在被领导一致决定将我姐姐给辞退了,员工不接受公司外调被辞退,怎么要求公司给赔偿金?
[律师回复] 用人单位解除与你的劳动关系(或者说辞退、开除你)分以下三种情况,你自己对照下属于哪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给你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的,你没有过错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你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2个月的本人工资,2N;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你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你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N+1;
3、你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你;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你解除劳动关系。
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3
9、40、4
6、4
7、87条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90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单位是如何辞退在外兼职员工
对于兼职员工的处理上,《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0w+浏览
我在一家工厂上班,我们公司是主要组装电子产品的,是一家上市企业,但是最近几年公司的规模急剧缩小,当初都在裁员,最近我在上班的时候受伤,一时半会好不了,所以公司就想把我辞退了,请问员工受伤被单位裁员辞退有什么补偿?
[律师回复]   劳动者受伤,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可以解除合同,但应当按劳动者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在受伤期间被辞退能够得到什么补偿?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医疗期的计算方法
  1、连续医疗期的计算方法: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2、累计医疗期的计算方法:
  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0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员工在外面有兼职可以辞退吗
根据法律的规定,允许公司解除与兼职员工的劳动合同,但此时必须要满足规定的条件才行。具体就包括,员工在外兼职给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人员造成了严重影响;在用人单位提出反对继续兼职意见之后,该员工仍然不予改正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员工辞职还享受生育险吗
[律师回复] 离职后是不可以报销生育保险的,必须持续交纳才可以的。要享受生育的相关报销,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缴纳生育保险时间累积满一年(部分地区略有出入);是在生育期间必须处于在职状态,并继续缴生育保险费用。?注意:辞职之后公司停止缴纳生育保险,一年内生育的话是不能享受生育保险报销待遇的。但是生育保险不要求必须在在同一个单位缴纳,而是要求必须连续缴纳。也就是说,只要你在离职期间继续缴纳生育保险,生育保险还是可以报销的。扩展资料:职工生育、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的,按规定领取生育津贴。机关、财政核拨或核补的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按原渠道领取工资,不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以每月30天进行折算,按日计发,时间标准如下:生育:顺产98天;难产(含剖宫产)的增加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流产(含人工流产或引产):怀孕未满4个(妊娠)月流产的15天;怀孕满4个(妊娠)月流产的42天;怀孕满7个(妊娠)月流产的98天。计划生育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的7天;摘取宫内节育器的3天;输卵管结扎的30天;输精管结扎的15天;输卵管复通术的30天;输精管复通术的15天。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关系 > 员工意外受伤可以辞职吗?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