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即人民法院对税务行政案件只有部分管辖权。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只能受理因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税务行政争议案。
(二)合法性审查原则。除审查税务机关是否滥用权力、税务行政处罚是否显失公正外,人民法院只对具体税务行为是否合法予以审查,并不审查具体税务行为的适当性。与此相适应,人民法院原则上不直接判决变更。
(三)不适用调解原则。税收行政管理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机关无权依自己意愿进行处置,因此,人民法院也不能对税务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四)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即当事人不能以起诉为理由而停止执行税务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如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五)税务机关负举证责任原则。由于税务行政行为是税务机关单方依一定事实和法律作出的,只有税务机关最了解作出该行为的证据。如果税务机关不提供或不能提供证据,就可能败诉。
(六)由税务机关负责赔偿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执行职务不当,给当事人造成人身及财产损害,应负担赔偿责任。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判决
人民法院对受理的税务行政案件。经过调查、收集证据、开庭审理之后。分别作出如下判决:
1.维持判决。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案件。
2.撤销判决。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人民法院应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同时可判决税务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3. 履行判决。税务机关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4. 变更判决。税务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税收行政诉讼的认定和处理,是需要严格基于诉讼的不同类型来进行认定的,法律上也明确规定了行政诉讼的具体程序,如果对有关行政诉讼的相关事项不清楚的,可以向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法院的工作人员咨询了解。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