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拆迁协议上谁签字房子就归谁
关于农村地区拆迁协议中签署姓名者即代表取得房屋所有权之观点实属误区。
在实际操作中,拆迁补偿协议的订立及执行需综合考虑诸多相关因素:
首先,协议签署之人的主体资格至关重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拆迁补偿协议应由房屋产权拥有者或户主亲自签署,其他家庭成员或姻亲均无权自行签署此份协议。
即便是由户主或房屋产权拥有者代表签署,其所代表的房屋及补偿款项的最终归属亦未必全然取决于签字之人。
因为,征收补偿是针对整个家庭的,而家庭内部如何进行分配则属于家庭成员间的私事,拆迁方对此并不干涉。
其次,协议本身的法律特性亦不容忽视。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乃是一种双方的法律行为,要求双方当事人平等参与其中。
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范,任何违反法规的行为都将导致协议的失效。
同时,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方的权益和责任皆受法律保护。
此外,协议为双务且有偿性质,当事人依据协议享有相应权利的同时亦须承担相应义务。
最后,协议的具体内容亦需严格遵循相关规定。
协议中必须详尽载明拆迁当事人的各项基本信息,且必须经过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后方能产生法律效力。
对于未出租的房屋,拆迁人仅需与被拆迁人签署协议即可;但若涉及出租房屋,则拆迁人还需与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共同签署协议。
总而言之,拆迁补偿协议的订立及执行涉及众多法律层面的考量,绝非仅仅凭借签署姓名便可确定房屋所有权的归属。
关键在于确保协议的合法性以及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得以平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二、农村拆迁补偿有多少种方式
拆迁集体土地住宅房屋的拆迁补偿方式分为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和农民自建三种方式。
农村宅基地房屋的动迁补偿一般分为房屋补偿和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地上物的补偿,应当归属房屋权利人。房屋原权利人已经死亡的,动迁补偿款可依继承关系进行处理。
宅基地使用权补偿款的分割,容易产生争议,特别是非集体经济组织的继承人往往基于继承关系而主张宅基地使用权,进而提出分割相应补偿款。鉴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具有很强的身份属性,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偿提供给本集体成员享有的,并且按户计算。
征地补偿款分配原则有:
1、民主议定原则和合法性原则。村民自治必须是真正的大多数村民的集体意志,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少数人的意志,且该意志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那些同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民主决定都是自然无效的。村民自治必须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才能获得健康发展,必须做到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遵守法律。
2、平等原则。在进行征地补偿款分配中,要充分保障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村民享有平等的待遇,正确地处理利益关系。之所以会出现剥夺少数成员或村民征地补偿款分配的收益权,主要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每次的收益和征地款分配总量是恒定的,为了更多的分配集体收益,惟有通过减少应分款人数来实现多数村民的最大利益化,因此,公正、公平地分配征地款是保障每个成员或村民享有土地收益权的前提。
3、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集体成员在享有分配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其对集体所尽义务的大小,做到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公平合理地分配征地款。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一条
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
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并与被征收人计算、结清被征收房屋价值与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的差价。
因旧城区改建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选择在改建地段进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农村拆迁协议上谁签字房子就归谁”,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