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之后老板不给钱怎么办
若经过仲裁程序后,企业仍未支付应付款项,则其中一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递交强制执行仲裁书的申请。若一方当事人逾期未能履行仲裁裁决结果,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向相应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接收到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并确保执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以下所列的劳动争议案件,除非本法另有特别规定,否则仲裁裁决将被视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即产生法律效力:
(1)涉及追讨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用、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争议,其总金额不得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
(2)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而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引发的争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二、仲裁之后可以诉讼吗
在经过仲裁处裁定之后,若满足相关法律所规范的条件,依然有权利提起诉讼。
然而,在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或拒绝执行之后,当事人便可以对出现的纷争问题选择向当地的法院提出诉讼。
当先前做出的仲裁裁决已正式生效且不存在任何可申请撤销的情况下,是无法再向当地的法院提请诉讼请求的,因为此类情况法院通常不会予以审理并接受案件的申诉。
《仲裁法》第九条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仲裁之后老板不给钱怎么办”,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