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赔偿2n和n+1有上限吗
无论采用2N赔偿方案或者是N+1赔偿机制,在赔偿金额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条款,那就是员工所能获得的经济补偿总和,其计算基础不得超出用人单位所在地域上年度全体在职职工月度平均工资的三倍之限,同时,补偿期限的上限也不得超过整整十二年时间。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是参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之际的过去十二个月期间的平均工资水平予以确定。若劳动者所获得的月工资数额超出了用人单位所属地级市人民政府公开发布的该区域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限额,那么将按照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金额作为进一步计算的基础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关于劳动者所能享有的劳动赔偿金2N或者N+1的上限规定是清晰明了的。无论是选择哪一种赔偿方式,员工最终所能获取到的经济补偿总金额均不可超出用人单位所在地域上一年度全体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之限。除此之外,赔偿期限亦有相应的上限设定,最长时长不得超过十二个年份。这些严格的限制措施旨在保证赔偿制度的公正性与合理性,防止过高的赔偿金额给用人单位带来过重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