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工作年限是按什么来确定

最新修订 | 2024-08-04
浏览10w+
孟理昕律师
孟理昕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30人
专家导读 累积工作年限是指员工从开始工作至今所有实际工作时间之和,不仅限于当前雇主,还包括在其他单位的工作年限,允许有职位间歇和离职空档。目前主要通过分析员工社保缴纳记录来确认和衡量。
累计工作年限是按什么来确定

一、累计工作年限是按什么来确定

所谓之累积工作年限即是一种特定称谓,用以表示员工自从开始参与工作以来所经历的所有实际工作时间之和,而不仅仅限于其在当前雇主或单位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年数;

同时该累积工作年限也包括了员工在过去任职于其他用人单位期间的工作年限,在此过程中,允许出现工作职位上的间歇以及离开职场的空档期。现阶段,主流的确认和衡量方法主要依赖于对员工社保缴纳记录的详细分析和评估。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二、累计工作年限怎么算

所谓累积工作年限,即社会工龄之定义为员工自初次参加工作之日起所积累之工作时长,这不仅包含了员工在现就职公司的任职期间,同时也涵盖了他们在以往各用人单位之间所度过的职业生涯,另外,在此期间若存在任何间歇或中断的情况也是被允许的,当下广泛认可的认定标准主要依赖于社会保险缴纳记录。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累计工作年资是对员工自参加工作以来所有真实工作时长的总和计算方法的定义,并不局限于所服务的单一雇主单位,同时也包括在以往各单位工作积累的年数,并且,在此过程中允许存在职位更替及离职期间的间隔。如今的主要计算手段多以仔细研读并分析每位员工的社会保险缴纳记录作为核实与衡量标准。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k字,预估阅读时间7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47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累计工作年限是按什么来确定
一键咨询
  • 174****86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28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602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60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2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5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0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80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1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5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3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8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7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7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51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病假天数按年累计跨年吗?
如果是符合跨年清零的规定的那么就是按年累计,如果不符合规定的肯定就不按照年累计。比如当事人如果只是在一年之内请一两次偶尔的病假,而且这个病假的时间都很短,那么肯定跨年就清零了,如果当事人的病假时间比较长,那么就要叠加起来。
10w+浏览
井下特殊工种怎么累计计算按月算按年箅
[律师回复] 特种工种范围:
1.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3.起重机械作业。含起重机师傅,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
4.公司内机动车辆行驶。含在公司内及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范围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行驶人员;
5.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筑物表面清洗工;
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7.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8.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
9.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10.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
1
1.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1
2.矿山安全体检作业。含安全体检工,瓦斯检验工,电气设备防爆体检工;
1
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主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勾)工;
1
4.采掘(剥)作业。含采煤机师傅,掘进机师傅,耙岩机师傅,凿岩机师傅;
1
5.矿山救护作业;
1
6.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
1
7.经国家局准许的其它作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受贿罪是按累计金额立案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刑罚依金额和情节而定。受贿罪虽未明确累加金额,但可推测亦会考量。具体立案标准及金额需参照受贿罪相关条款及司法解释。因信息不足,无法详尽分析案件情况。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47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累计工作时间如何认定
关于累计工作时间的认定,是指员工在不同单位(包括公共机构、社团、企事业单位等)实际从事全职工作的总时长,以及依法履行兵役等可计为工作年资的期间。计算依据包括个人档案、社保缴纳记录、劳动合同等法律文件。这些时间段的累加,构成了员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对于员工的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w+浏览
劳动纠纷
职工的年休假天数是以累计工作年限计算还是以累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该公司领导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4条规定:“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指出:“累计工作时间”包括职工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从事全日制工作期间,以及依法服兵役和其他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可以计算为工龄的期间(视同工作期间)。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档案记载、单位缴纳社保费记录、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确定。”根据上述规定,你先后在两个单位工作,累计工作时间已达11年,因此,只要能够提供上述相关证明材料证明自己此前曾在另一单位工作过4年,累计工作时间已达11年,就可依法休带薪年假10天。你如果能够证明自己累计工作年限达11年,而装饰公司只准5天年假,那么公司应向你支付另外5天的年假工资。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计时工资加班费按多少来计算?
计时工资加班费按劳动者当天的实际收入基数来进行计算,只要是在平时加班的就会按百分之一百五十计算,如果是休息日加班的就会按百分之二百计算,如果是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就会按百分之三进计算。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建造合同里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怎么确认
[律师回复] 客户同意支付的额外款项,预计对方能够同意该项索赔;
(四)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
第三章合同收入
第八条合同收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合同变更款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二)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制定本准则。
第二十四条当期完成的建造合同:
(一)客户能够认可因变更而增加的收入。
第二十一条企业确定合同完工进度可以选用下列方法去财政部站找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建造承包商,应当合并为单项合同。第二十五条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为了反映一项或一组合同的实质,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该追加资产在设计;
(二)该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二十三条在资产负债表日,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索赔款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功能。
(四)当期预计损失的原因和金额,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一)各项合同总金额:(一)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按照固定的合同价或固定单价确定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
第三条建造合同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
第十七条合同成本不包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管理费用,是指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三)该组合同同时或依次履行;
(四)其他直接费用、与执行合同有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二)因合同变更,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一)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是指因客户或第三方的原因造成的。第二条建造合同。
第十条索赔款,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不包括下列内容;同时。成本加成合同,不需要考虑原合同价款。
(三)各项合同已办理结算的价款金额,双方能够接受或拒绝与每项资产有关的合同条款,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索赔。
第六条追加资产的建造。第十三条合同的直接费用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第九条合同变更。(二)各项合同累计已发生成本。第二十七条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一)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在某些情况下,才能构成合同收入;(二)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每项资产应当分立为单项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按照合同预计总成本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费用后的金额,加上该成本的一定比例或定额费用确定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间接费用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系统,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需要将单项合同进行分立或将数项合同进行合并,按照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费用后的金额,以及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方法。
第五章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第十八条在资产负债表日:(一)该组合同按一揽子交易签订。
第四章合同成本第十二条合同成本应当包括从合同签订开始至合同完成止所发生的;(二)对方同意接受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向客户或第三方收取的、技术。第十九条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第二十条成本加成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二)与客户就每项资产单独进行谈判,指其他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的费用。第二十二条采用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一)根据合同目前完成情况。(二)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足以判断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能够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但是、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第十一条奖励款:(一)每项资产均有的建造计划、用以补偿不包括在合同造价中成本的款项。固定造价合同,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合理的方法分摊计入合同成本:(一)施工中尚未安装或使用的材料成本等与合同未来活动相关的合同成本:(一)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因订立合同而发生的有关费用;(二)耗用的人工费用,才能构成合同收入、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第二十六条使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不确定因素不复存在的。
第六章披露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建造合同有关的下列信息,是指工程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二)该组合同密切相关;(二)奖励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以合同约定或其他方式议定的成本为基础、技术或功能上与原合同包括的一项或数项资产存在重大差异。第二章合同的分立与合并
第四条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项建造合同进行会计处理:(一)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应当将预计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第十五条直接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合同成本,确认为当期合同费用。
第五条一项包括建造数项资产的建造合同:(一)耗用的材料费用、累计已确认毛利(或亏损),确认为当期合同费用,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三)每项资产的收入和成本可以单独辨认、奖励等形成的收入,应当作为单项合同,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确认与建造合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奖励款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二)议定该追加资产的造价时,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应当冲减合同成本。
第七条一组合同无论对应单个客户还是多个客户,每项合同实际上已构成一项综合利润率工程的组成部分;同时,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在分包工程的工作量完成之前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三)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是指客户为改变合同规定的作业内容而提出的调整,才能构成合同收入。(三)实际测定的完工进度:(一)根据谈判情况,不确认合同收入;(三)耗用的机械使用费,应当按照实际合同总收入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第十四条间接费用是企业下属的施工单位或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第十六条合同完成后处置残余物资取得的收益等与合同有关的零星收益。完工百分比法;(二)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应当按照合同总收入乘以完工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下同)建造合同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47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计时工资加班费按多少来计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计时工资加班费按多少来计算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年休假天数是否以累计工作年限计算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该公司领导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4条规定:“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指出:“累计工作时间”包括职工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从事全日制工作期间,以及依法服兵役和其他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可以计算为工龄的期间(视同工作期间)。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档案记载、单位缴纳社保费记录、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确定。”根据上述规定,你先后在两个单位工作,累计工作时间已达11年,因此,只要能够提供上述相关证明材料证明自己此前曾在另一单位工作过4年,累计工作时间已达11年,就可依法休带薪年假10天。你如果能够证明自己累计工作年限达11年,而装饰公司只准5天年假,那么公司应向你支付另外5天的年假工资。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347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企业所得税季报是按本期数还是按累计数计算交纳
[律师回复] 企业所得税按季度申报,本期数就是本季度的合计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使用。
二、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为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期月(季)度最后一日。年度中间开业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开始经营之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纳税人全称。
三、各列的填报
1.第1行“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第2行至第17行的“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2..第18行“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第19行至第22行的“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3.第23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第24行的“本期金额”列,数据为所属月(季)度第一日至最后一日;“累计金额”列,数据为纳税人所属年度1月1日至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的累计数。
四、各行的填报
1.第1行至第24行,纳税人根据其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实行“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行至第17行;实行“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19行至第22行;实行“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24行。
2.第25行至第32行,由实行跨地区经营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汇总纳税)纳税人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的总机构在填报第1行至第24行的基础上,填报第26行至第30行;汇总纳税纳税人的分支机构填报第28行、第31行、第32行。
五、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收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营业成本。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会计规定核算的利润总额。
4.第5行“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的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本期取得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收入按照税收规定的预计计税毛利率计算的预计毛利额填入此行。
5.第6行“不征税收入”:填报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不征税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和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6.第7行“免税收入”:填报计入利润总额但属于税收规定免税的收入或收益。
7.第8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可在企业所得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
8.第9行“实际利润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9行=第4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8行。
9.第10行“税率(25%)”:填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税率。
10.第11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11行=第9行×第10行,且第11行≥0。当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第11行≠第9行×第10行。1
1.第12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第12行≤第11行。1
2.第13行“实际已预缴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1
3.第14行“特定业务预缴(征)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收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填入此行。1
4.第15行“应补(退)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15行=11行-12行-13行-14行,且第15行≤0时,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1
5.第16行“以前年度多缴在本期抵缴所得税额”:填报以前年度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1
6.第17行“本期实际应补(退)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17行=15行-16行,且第17行≤0时,填0,“本期金额”列不填。1
7.第19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期金额”列不填。1
8.第20行“本月(季)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按月度预缴纳税人:第20行=第19行×1/12;按季度预缴纳税人:第20行=第19行×1/4。1
9.第21行“税率(25%)”:填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税率。20.第2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第22行=第20行×第21行。2
1.第24行“本月(季)确定预缴所得税额”:填报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度应缴纳所得税额。2
2.第26行“总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以本表(第1行至第24行)本月(季)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并按预缴方式不同分别计算:

1)“按实际利润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第15行×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第22行×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3)“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第24行×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第26行计算公式中的“总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填报25%;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2
3.第27行“财政集中分配所得税额”:汇总纳税纳税人的总机构,以本表(第1行至第24行)本月(季)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并按预缴方式不同分别计算:(
1)“按实际利润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第15行×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第22行×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
3)“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第24行×财政集中分配预缴比例。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比例填报25%;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财政集中分配的预缴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2
4.第28行“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以本表(第1行至第24行)本月(季)度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填报,并按不同预缴方式分别计算:(
1)“按实际利润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第15行×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第22行×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
3)“按照税务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第24行×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第28行计算公式中“分支机构应分摊预缴比例”: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填报50%;省内经营的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按各省规定执行填报。分支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的“分支机构分摊所得税额”填写本行。2
5.第29行“总机构生产经营部门应分摊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设立的具有生产经营职能、按规定视同分支机构的部门所应分摊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2
6.第30行“总机构已撤销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撤销的分支机构,当年剩余期限内应分摊的、由总机构预缴的所得税额。2
7.第31行“分配比例”: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确定的分配比例。2
8.第32行“分配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纳税人分支机构按分配比例计算应预缴的所得税额。第32行=第28行×第31行。
六、表内、表间关系
1.表内关系(
1)第9行=第4+行。(
2)第11行=第9×10行。当汇总纳税纳税人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不同税率时,第11行≠第9×10行。(
3)第15行=第行,且第15行≤0时,填0。

4)第22行=第20×21行。

5)第26=第15或22或24行×规定比例。

6)第27行=第15或22或24行×规定比例。

7)第28行=第15或22或24行×规定比例。
2.表间关系(
1)第28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的“分支机构分摊所得税额”。(
2)第31、32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中所对应行次中的“分配比例”、“分配税额”列。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关系 > 累计工作年限是按什么来确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