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因工致死的企业雇员,其经济补偿包含了丧葬补助金、赡养亲属抚恤金以及一笔一次性的工亡补助金三大方面。其中,丧葬补助金是根据死者所在统筹区域的上一年度劳动者月均工资计算得出,为六个月。至于赡养亲属抚恤金部分,则依据雇员在世时所能提供给主要生活源泉、缺乏独立劳动能力的特定亲属的各人工资的百分之几来支付。
最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标准为上年全国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这一数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二、工伤死亡认定需要尸检吗
在工伤死亡的认定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进行尸体检验。
但是当存在疑问无法准确判定具体死因或者各方对于死因存在异议的情况时,应当在劳动者生命结束之后的短短48小时之内实施尸体检验。
然而,值得强调的是,这个过程必须经过死者直系亲属的明确同意。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实施尸检的环节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以及具备病理解剖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人士来完成。《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三、工伤死亡赔偿金额145万元以上是什么
对于工伤事故导致的死亡,其赔偿金额能否达到甚至超过145万元的标准,需要根据多项复杂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与评判。通常情况下,工伤死亡的赔偿项目包括三大类,分别是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以及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其中,丧葬补助金的计算方式为以受害者所在当地区域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六个月;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支付方式则是参考职工个人每年的工资基数,并按特定的比例发放给因工死亡职工的生前主要生活来源、且具有无劳动能力的亲属;至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金额,则是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总和计算得出的乘积再乘以二十倍这个系数。虽然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这样的标准使得赔偿金额有机会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实际能够达成的具体数额仍旧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受害者所处地区的工资价位、家庭中需要供养的亲属人数及状况等等。不同地域所制定的标准及其实际执行情况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企业雇员因工致死,经济补偿包括丧葬补助金、赡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死者所在统筹区域上一年度劳动者月均工资的六个月;赡养亲属抚恤金根据雇员在世时提供生活源泉的亲属工资的百分比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