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老板不管找哪个部门解决
在工作过程中遭遇雇主未尽到妥善处理工伤责任的情况时,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申诉和举报。
若雇主有违犯国家相关规定的行为,劳动者亦有权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劳动行政管理机构应依据法定职权对此类违法行为进行公平处理。
对于涉及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行为的调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
如遇情况较为复杂的案件,经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的批准,调查期限可适当延长至三十个工作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工伤老板不垫付医药费是否违法
我国相关法律并未对医药费用应由企业或雇主提前垫付做出明确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若雇主未能及时垫付医药费,这并不构成任何违法行为。
对于因在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或罹患职业病的员工,他们有权享受到相应的医疗保障福利,即所谓的“工伤医疗待遇”。
同时,为了确保伤者得到相应质量的康复治疗,所需要的治疗费用应当与《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相符合;
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员工,由工伤保险基金会对此类工伤治疗所需的全部费用进行承担。
此外,如果员工在接受治疗期间必须前往其他地区治疗,按照政策要求,这类转院的必要费用,包括交通、住宿及餐饮等费用,均将由工伤保险基金予以报销,具体的报销标准则由承受医疗服务的地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最后,工伤员工在选择签订了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治疗时,只要符合规范要求,那么此类费用同样可以由工伤保险基金来承担。【法律依据就】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三、工伤老板不愿意赔偿怎么应对
倘若不幸遭遇工伤事故且雇主拒绝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时,首先需要做的是迅速搜集并保存与该事件有关的重要证据。这些证据包含但不限于劳动合同、工资单据、工作证件等,用以明确展示你与涉事用人单位之间确切存在的劳动法律关系。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将所有与工伤事件相关的医疗记录、病历诊断、住院及门诊费用收据等重要材料妥善保管并详细列出。
接下来,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行动来解决问题:首先,前往用人单位注册地或者实际经营地的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投诉,请求其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对案件进行审查并作出公正裁决。其次,当事人应当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该部门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调查核实并最终确认是否属于工伤范畴。一旦被确认为工伤,当事人还应进一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便确定受伤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残疾等级。
最后,根据上述认定和鉴定结果,当事人有权向用人单位索取相应的赔偿。然而,如果用人单位仍然拒绝支付赔偿金,那么当事人可以考虑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而言,当事人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整个维权过程中,当事人务必关注法律规定的时效性,确保能够在合理期限内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在工作中若遭遇工伤未得到妥善处理,可向当地劳动行政管理机构申诉或举报。如雇主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劳动者有权投诉,劳动行政管理机构将依法公平处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法行为调查,应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杂案件经批准可延长30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