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公款罪误区的认定有几种
挪用公款罪常见误区的司法认定类型有哪些
对于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我们需根据三种不同的情形来进行分析。
首先,如果有人未经许可擅自将公款挪作他用,数额较大且逾期超过三个月仍然没有归还,那么这就足以构成挪用公款罪。
其次,如果当事人挪用的是那些正在产生利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虽然实际金额也很大,但是在犯罪行为被发现之前,已经全额归还了本金,那么我们可以对此从轻处罚甚至免于刑罚。当然,对于因此给国家、集体带来的利息损失,我们仍需依法予以追回。
最后,如果当事人挪用的公款数额特别巨大,逾期超过三个月,但是在案发前已经全额归还,那么我们可以考虑从轻处罚。
关于第二种情况,如果当事人挪用的公款数额较大,并且将其用于个人营利活动,那么这种行为同样构成挪用公款罪,而且并不受挪用时间以及是否归还的影响。如果在案发前,当事人已经部分或全部归还了本息,那么我们可以对此从轻处罚;如果情节较轻,我们甚至可以免于刑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将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那么这些都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我们必须依法予以追缴,但不能将其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最后,如果当事人挪用公款并非为了个人使用,而是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那么这种行为同样构成挪用公款罪,而且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二、挪用公款罪怎样数罪并罚
在法律程序中,对涉及到挪用公款罪的案件进行数罪并罚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处理方法:
首先,涉案人员若因涉嫌犯有挪用公款罪而导致刑事诉讼过程,可能需要根据其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接受法院的审判,被判定为有期徒刑、拘役或无期徒刑等形式的惩罚。
其次,对于在犯本罪的同时又涉及了其他罪行的人员,我们需要遵照宽严相济的原则,考虑是否进行数罪并罚。
当罪犯被判死刑或者无期徒刑时,只作一件事考虑;
但如果罪犯所犯多罪的总和刑期低于死刑和无期徒刑的最高刑期,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牢狱环境下度过的年月份数,在数刑中的最高刑期至上、总和刑期之下的范围内,酌情确定实际应该服刑的期限,并且需要服从最高刑期不超过十五年有期徒刑的相关法律规定。《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六十九条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三、挪用公款罪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之确认,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从主体特征来看,各个共犯都必须满足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条件,并且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其次,从主观方面考察,共同犯罪人之间需要有达成共识并积极参与的意图,他们不仅需要认识到他人正在挪用公款这一违法事实,而且还应该愿意为此而提供支持或者帮助;再者,从客观层面观察,共同实施了非法挪用公款的行为,其中包括共同谋划、精心设计以及教唆他人加入或者提供实际援助等等。举例来说,假如有人率先提出了挪用公款的构想,而另一个人则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式或者直接参与了挪用过程,那么他们都有可能被视为共同犯罪的成员。在进行认定的时候,我们需要全面地评估各方在整个犯罪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地位以及其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等多重因素。如果某人仅仅是受到威胁被迫参与,并且其在犯罪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极其微小,那么他很可能不会被认定为共同犯罪的一员。总的来说,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事件,我们都需要根据事实情况和相关证据来做出精确的判断。
挪用公款罪的司法认定误区主要有三种:一是误以为只有逾期超过三个月未归还才算挪用;二是误以为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才构成犯罪;三是误以为非法活动挪用公款不受限制。实际上,只要未经许可擅自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归还,或用于营利活动,或用于非法活动,均构成挪用公款罪。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