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出资违反公司法的后果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6-05
浏览10w+
沈园律师
沈园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执业:5年
专家导读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虚假出资违反公司法的后果是什么?

如今那些从事非法业务和欺诈活动的集团,有很多都是新兴起的诈骗手段就是建立空头公司,虚假出资导致公司资本出现空洞,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那么虚假出资违反公司法的后果是什么呢?接下来律图的小编为您介绍其后果。

一、 虚假出资构成犯罪

1、使用虚假证明文件

这里的“证明文件”,是指在申请公司登记时,申请人需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的证实注册资本真实性的文件。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申请企业法人开业登记,应当提交文件: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者资金担保。使用虚假“证明文件”,并不是指全部文件,而是指其中的“资金信用证明、验资证明或者资金担保”、“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等这些能证实注册资本真实性的文件。一般是指验资、验证、评估等有关的文书、文字材料,如公司法规定,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或发行股份的股款缴足后,必须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文件;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的,须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出具证明文件。

2、采取其他欺诈手段

所谓“采取其他欺诈手段”,是指利用“使用虚假证明文件”以外的其他方法虚报注册资本。主要是指采取贿赂等非法手段收买有关机关和部门的工作人员,恶意串通、虚报注册资本或者采取其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的行为。例如,隐瞒真相骗用其无支配权的资金进行虚报

3、未交付货币

未交付货币是指公司发起单位和股东单位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交付货币、未足额交付货币或者未将货币足额存入公司的银行帐户。货币可以是人民币、外国法定货币、也可以是金银。

4、未转移财产

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未转移财产权,就是未依法办理其转移手续。具体说就是未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出具证明文件。

5、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

公司成立后,行为人即按预先计划抽回出资,或返还债权人或用作他处,使依合法程序设立起来的公司仍沦为无财产基础的皮包公司。形式上其真实出资,实质上其是虚假出资。

二、 虚假出资应负责任

1、 行政责任

根据《公司法》第200条规定,对于虚假出资的公司发起人,股东,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2、 刑事责任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虚假出资罪,依《刑法》第159条的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2%以上10%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头版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无论您想要与人合伙开公司还是想要投资股票,一定要调查清楚该公司的运营情况,如果不幸遇到虚假出资的公司,请务必走法律途径保护自身利益,而公司法人更应知道虚假出资违反公司法,会受到行政处罚,并且严重者还会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图深圳律师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2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67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虚假出资违反公司法的后果是什么?
一键咨询
  • 137****65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4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1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0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4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7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8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5****36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52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5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6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0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6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7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72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虚假出资违反什么规定
虚假出资是违反《刑法》和《公司法》的行为,股东若触犯,将受到法律严惩。 公司登记机关可处以5至2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还需缴纳出资额5%至15%的罚款。 若构成虚假出资罪,还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虚假出资金额2%至10%的罚金。
10w+浏览
公司经营
虚假保质期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哪一条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一)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二)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
(三)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四)生产经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五)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六)生产经营未按规定注册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未按注册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组织生产;
(七)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或者同一企业以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八)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
(九)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除前款和本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生产经营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生产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或者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相关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监督部门依照第一款规定给予处罚。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6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虚假验收违反什么规定
要看具体的案情,才能确定虚假验收到底触犯了哪条或者哪些法律规定。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或者竣工验收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不合格的建筑工程出具质量合格文件或者按合格工程验收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由该部门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虚假举报违法吗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虚假举报主要涉嫌诬告陷害罪,其行为是否违法,取决于是否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进行诬告。  
一、定义: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二、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款。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6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虚假宣传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1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2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1.行为要点:  (
1)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在某些情况下,三者身份可能重叠。  (
2)上述主体实施了虚假宣传行为。  (
3)上述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  (
4)主观方面,广告商(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方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对广告主,则不论其主观上处于何种状态,均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2.法律责任:  广告法第38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告主应负担民事责任。广告商(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代理制作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总结:广告代言人对虚假食品广告,负担无过错连带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虚假表示与虚假宣传两者怎么区别
[律师回复] 律师解答:通俗点:前者是双方行为,有特定针对人。后者是单方行为,没有特定的针对人。拗口点:虚假表示,是民法理论里的一个概念,是民法中的基本概念“意思表示”下位概念,也就是“虚假的意思表示”。通常用来识别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有效与否。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虚假表示就是这个概念。而虚假宣传是一种销售手段,不是合格的能够导致民事法律行为发生的意思表示。是一种事实行为。相关法律: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如: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现场虚假的演示和说明,张贴、散发、邮寄虚假的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在经营场所对商品作虚假的文字标注、说明或解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作宣传报道,对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用途、制作成份、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市场信息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广告的经营者、广告的发布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虚假表示与虚假宣传两者要怎样区别
[律师回复] 律师解答:通俗点:前者是双方行为,有特定针对人。后者是单方行为,没有特定的针对人。拗口点:虚假表示,是民法理论里的一个概念,是民法中的基本概念“意思表示”下位概念,也就是“虚假的意思表示”。通常用来识别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有效与否。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虚假表示就是这个概念。而虚假宣传是一种销售手段,不是合格的能够导致民事法律行为发生的意思表示。是一种事实行为。相关法律: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如: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现场虚假的演示和说明,张贴、散发、邮寄虚假的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在经营场所对商品作虚假的文字标注、说明或解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作宣传报道,对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用途、制作成份、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市场信息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广告的经营者、广告的发布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虚假宣传违反了什么法律
在商业活动中,商家应准确传递产品性能、功能、质量、销售和用户口碑等信息,不得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这是基本的诚信和商业道德要求,也是我国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违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避免被误导。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虚假表示与虚假宣传两者应该如何区别
[律师回复] 律师解答:通俗点:前者是双方行为,有特定针对人。后者是单方行为,没有特定的针对人。拗口点:虚假表示,是民法理论里的一个概念,是民法中的基本概念“意思表示”下位概念,也就是“虚假的意思表示”。通常用来识别民事主体的法律行为有效与否。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虚假表示就是这个概念。而虚假宣传是一种销售手段,不是合格的能够导致民事法律行为发生的意思表示。是一种事实行为。相关法律: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如: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现场虚假的演示和说明,张贴、散发、邮寄虚假的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在经营场所对商品作虚假的文字标注、说明或解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作宣传报道,对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用途、制作成份、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市场信息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对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广告的经营者、广告的发布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虚假举报算不算违法?
[律师回复] 对于虚假举报算不算违法?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虚假举报主要涉嫌诬告陷害罪,其行为是否违法,取决于是否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进行诬告。  
一、定义: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二、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款。
旅行社违法虚假宣传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加倍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该规定首先强调了责任加重原则,即“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经营者赔偿受害消费者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责任加重原则是相对于普通法律责任而言,其目的就是为为预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而,责任加重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有关法律规范的规定,产生特定的事实,而要承担超过实际损害的赔偿、补偿或者惩罚的特殊义务,以预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目的。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宣传”。虽然此款规定的范围仅仅是商品,而不包括服务。但是,服务的虚假宣传行为同该款规定的虚假宣传行为有共同的特征,即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所以,本文认为,旅行社虚假宣传是指旅行社以盈利为目的,非法向潜在的游客提供不真实、不可靠的资料和信息,向潜在的旅游者作出与事实不相符的宣传,吸引潜在的旅游者接受其服务的违法行为。虚假宣传对旅游者造成误导,促使其作出错误的决定,甚至,误使旅游者非自愿消费,使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针对旅行社虚假宣传的危害性,应该对虚假宣传的行为人采用责任加重原则,以避免和预防危害的发生,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虚假宣传违反了什么法律
在商业活动中,商家应准确传递产品性能、功能、质量、销售和用户口碑等信息,不得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这是基本的诚信和商业道德要求,也是我国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违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避免被误导。
10w+浏览
诉讼仲裁
虚假举报算不算违法?
[律师回复] 对于虚假举报算不算违法?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虚假举报主要涉嫌诬告陷害罪,其行为是否违法,取决于是否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进行诬告。  
一、定义: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二、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款。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6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虚假举报算不算违法?
[律师回复] 对于虚假举报算不算违法?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虚假举报主要涉嫌诬告陷害罪,其行为是否违法,取决于是否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进行诬告。  
一、定义: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二、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机关认定该条规定的犯罪是诬告陷害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款。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虚假宣传违反了什么法律
在商业活动中,商家应准确传递产品性能、功能、质量、销售和用户口碑等信息,不得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这是基本的诚信和商业道德要求,也是我国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违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避免被误导。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反不正当竞争法之虚假宣传行为
[律师回复] 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虚假宣传行为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1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2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1.行为要点:  (
1)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在某些情况下,三者身份可能重叠。  (
2)上述主体实施了虚假宣传行为。  (
3)上述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  (
4)主观方面,广告商(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方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对广告主,则不论其主观上处于何种状态,均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2.法律责任:  广告法第38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告主应负担民事责任。广告商(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代理制作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总结:广告代言人对虚假食品广告,负担无过错连带责任;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6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反不正当竞争法之虚假宣传行为
[律师回复] 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虚假宣传行为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1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2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1.行为要点:  (
1)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在某些情况下,三者身份可能重叠。  (
2)上述主体实施了虚假宣传行为。  (
3)上述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  (
4)主观方面,广告商(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方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对广告主,则不论其主观上处于何种状态,均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2.法律责任:  广告法第38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告主应负担民事责任。广告商(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代理制作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总结:广告代言人对虚假食品广告,负担无过错连带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罪的虚假宣传行为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1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2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1.行为要点:  (
1)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在某些情况下,三者身份可能重叠。  (
2)上述主体实施了虚假宣传行为。  (
3)上述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  (
4)主观方面,广告商(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方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对广告主,则不论其主观上处于何种状态,均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2.法律责任:  广告法第38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告主应负担民事责任。广告商(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代理制作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总结:广告代言人对虚假食品广告,负担无过错连带责任;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公司设立 > 虚假出资违反公司法的后果是什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