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想了解一下对于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帮助5人 4.8w浏览 匿名 2022-11-03 浙江宁波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仅限于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全文
    9 2022-11-03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83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想了解一下对于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一键咨询
  • 177****15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6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衢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475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62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7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85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1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衢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4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7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丽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4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5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0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586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1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4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1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1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7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6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2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4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54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4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4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1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7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2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金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舟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8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18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42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1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8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5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7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75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4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0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3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1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3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5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3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丽水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温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0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37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衢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5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16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1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嘉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08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绍兴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杭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湖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5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宁波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7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京180****918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35****2619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常州177****4044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试用期合同解除情形有哪些
1、 用人单位招工要求的条件和标准要进行明示,不能没有理由任意解除。1)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除必须是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而不是不需要理由就可以解除的。往往很多用人单位只是简单的认为试用期内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往往也直接导致劳动争议的发生对于录用条件用人单位最好能够做出明确的规定。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试用期员工想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公司想解除合同员工怎么办?
劳动者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1、款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用人单位据此解除合同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怎样形成诽谤罪
[律师回复] 解析:
诽谤罪,乃指蓄意捏造、传播虚构之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价值及破坏其名誉,情节严重者所为之行为。本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同于侮辱罪,即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利。被害者应为自然人。
2、客观要件:本罪从犯罪客观方面体现为行为人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对他人人格尊严及名誉产生负面影响,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之人皆可成为本罪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心态须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乃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此举可能导致他人名誉受损的不良后果,且仍希望该等后果得以实现。行为人的意图在于毁损他人名誉。若行为人误将虚假事实视为真实事实予以传播,或者虽散布虚假事实却无损他人名誉之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05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免除所有职务侵占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自首情节的处理,需综合考量其自首动机、自首发生时间、自首方式选择、罪行轻重、坦白罪行的真实度及悔过态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可能会给予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的减轻刑事责任待遇;若犯罪性质较为轻微,可给予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乃至免于处罚的优惠政策。但如属恶意利用自首手段逃避法律制裁等情形,则不宜适用上述宽大处理规定。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将本应属于本单位的财产非法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违法行为。在此类案件中,被认定为单位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还包括私营单位在内。
然而,对于此处所称“单位”的资质问题,仍需进行深入探讨。所谓职务侵占罪,主要涵盖了利用职务之便,将数额较大的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无论是刑法理论界的通说观点还是司法实践经验,都普遍认同职务侵占罪包含了利用职务便利盗窃、诈骗、侵吞本单位财物的行为,以及其他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贪污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什么情形下能解除收养关系
什么情形下能解除收养关系?1、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2、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3、送养人行使对养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权的;4、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的。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按照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抢劫罪减轻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抢劫罪的减免惩罚措施往往涵盖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犯罪情节相对较轻;
其次是罪犯具有真诚的悔过之意并积极地对受害者进行经济补偿以求得其谅解;
再者就是初次犯罪或者是从犯的身份。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法院会全面权衡以上各种因素来确定最终的判决结果。举例来说,倘若被告在实施抢劫行为的过程中并未采取激烈的暴力手段,甚至仅仅是轻度的暴力行为,并且并未导致严重的伤害后果,那么法院很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轻对其的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
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取保候审是否应当解除关系
[律师回复] 解析:
符合取保候审的相关条件方能提出申请,若条件不具备,即使通过人际关系疏通亦无法获得批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对于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均可提供取保候审方面的协助:
(一)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情况;
(二)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而进行取保候审不会引发严重社会危害的情况;
(三)患有重大疾病导致生活无法自主,或在孕期、哺乳期的女性,进行取保候审同样不会引发重大社会危害的情况;
(四)在羁押期限届满后,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情况。取保候审的具体实施工作将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1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情形下收养关系可以解除
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由一方提出解除收养关系的要求:1、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2、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
10w+浏览
婚姻家庭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