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哪些情形下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最新修订 | 2024-03-04
3.5w浏览 10点赞
律师解析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42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劳动合同案件·推荐文章

淮安180****122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34****2342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镇江134****149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13人选择咨询律师
692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哪些情形下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一键咨询
  •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4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5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1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37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7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7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7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7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2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11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4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35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5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87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5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52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0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5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88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2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6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8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1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20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8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7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5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28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40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75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11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6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47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0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0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42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7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1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1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1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06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1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6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12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18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6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5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3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3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7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181****187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56****403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88****728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在我国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市场经济体制整体的改型给我国的用工关系是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的,而规范市场劳动关系这是摆在我国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抛开现在的书面劳动合同的落实效率非常的低,并且签了合同后甚至都有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的。其实在我国,女性职工在怀孕期和哺乳期以及因公负伤的这些情形下都是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麻将馆排除妨害有哪些法律途径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排除妨害纠纷的定义,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是一种源于物权受到了他人物理实质性的妨碍所引发,并且其主要诉求在于消除该妨碍的纠纷类型。
而当该种情况发生时,常常采取以下方式来承担民事责任:
(1)立即停止对物权的侵害行为;
(2)彻底清除对物权造成的任何阻碍因素;
(3)消除可能存在对物权产生威胁的各种因素;
(4)强制要求对方归还已经非法占有或使用的物权;
(5)尽可能地恢复物权被损害前的状态;
(6)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维修、重新制作或替换受损物品;
(7)对于合同义务,继续履行未完结部分;
(8)根据实际损失程度赔偿给受害方;
(9)按照约定的金额支付违约金;
(10)消除因侵权行为对受害人声誉和利益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修复名誉;
以及(11)向受害方表达由衷的歉意。
然而,法律中若明确了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司法机关将严格遵循。
本条中所列出的各项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既可独立适用,又可以结合其他方式一起使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哪种情形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等等。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帮信罪银行卡惩戒多久消除
[律师回复] 解析:
1.在明确触犯帮信罪并且导致银行卡被当地公检法部门冻结的情况下,通常情况下,银行卡将在六个月后自行解除冻结措施。
然而,若因案件进展所需,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延长冻结期限。
2.当个人明知道他人正在利用信息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时,仍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且情节严重者,将被认定为帮信罪。
此类犯罪行为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还可能面临罚金的处罚。
帮信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犯罪主体方面:
帮信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自然人,只要年满十六周岁即可成为犯罪嫌疑人。
2.主观方面:
帮信罪的主观心态必须是故意为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协助他人进行信息网络犯罪。
3.侵害客体:
帮信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于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有效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
帮信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服务,且情节严重。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明知他人正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仍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便利条件,都属于帮信罪的范畴。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三条
冻结存款、汇款、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等财产的期限为六个月。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于重大、复杂案件,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冻结存款、汇款、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等财产的期限可以为一年。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哪种情形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哪种情形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单方面起诉离婚流程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离婚程序中,单独一方起诉离婚的步骤如下:
首先,需撰写明了且充满逻辑性的离婚诉状;
其次,为确保诉讼过程中证据充足,务必认真整理所需的相关证据材料;
第三步,将精心编写的离婚诉状与证据材料送达至有管辖权的法院;
第四步,法院将会评估您的离婚申请是否符合起诉条件。
若符合,应在七日内完成立案工作,同时向双方当事人发出通知;
反之,则会在七日内作出裁决,宣布不予受理。
如原告对此裁决结果表示不满,可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第五步,法院在正式受理离婚诉讼后,会在规定期限内将起诉书副本送达给另一方。
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须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而被告则必须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
第六步,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开庭日期,并向双方当事人发放传票。
在开庭前三日,法院会通知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者。
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还需发布公告,详细说明当事人姓名、案由、开庭时间及地点。
第七步,开庭当日,双方当事人均有权委托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代表其参加离婚诉讼。
最后,法院将依据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双方提供的证据,对是否批准离婚、财产如何分配、子女抚养问题如何处理等关键问题进行判决。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
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616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单位行贿罪共犯怎么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单位行贿罪的惩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定罪量刑:
首先,如果犯罪者被认定为单位行贿罪,那么将面临最低五年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处罚,同时还需缴纳罚金;
其次,倘若犯罪分子通过行贿获取的非法所得被视为个人财产,则应当按照相关法规予以相应处罚。
所谓单位行贿罪,是指企业等单位为了获取不当利益而实施的行贿行为,或者是在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向国家公职人员提供回扣、手续费,且情节较为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
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什么情况下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什么情况下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劳动纠纷
侵占罪的严重情形包括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侵占罪中,其他严重情节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侵占残疾人、孤寡老人及丧失劳动能力者所持有的财产;
其次,侵占他人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
再次,因侵占他人财物导致他人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诉,尽管公安机关已进行劝告,但仍拒绝归还财物;
此外,将侵占所得财物任意挥霍,给他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最后,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或者存在其他恶劣情节的。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据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归还的,将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若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将面临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需缴纳罚金;
对于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也将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132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诽谤罪受害主体单位怎么判
[律师回复] 解析:
若欲构成诽谤罪,需具备诸多严重情节,诸如:
连续捏造事实进行诽谤;
构成重大损害他人名誉、人格之事实;
对诽谤之事产生严重负面争议的;
从而诱使他人罹患心理疾病乃至引发被害人自杀等极端情况。
对于诽谤罪应如何量刑,须视具体情形而定:
第一,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第二,仅在被害人提出控诉时,法院方能审理此案,但如涉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及危害国家利益者则除外;
第三,"告知才得以处理"是指若诽谤罪名成立,且犯罪行为严重侵害了社会秩序与国家利益,被害人才有资格提起诉讼,否则法院将不予受理。
诽谤罪的构成要素如下:
首先,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与侮辱罪相类似,均为他人的人格尊严及名誉权。
其次,在犯罪客观层面,行为人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些虚构事实,旨在贬损他人人格、名誉,程度严重,情节恶劣的行为;
最后,作为犯罪主体,诽谤行为必须由一般主体实施,同时鉴于此罪属于故意犯罪,行为人显然明知自己散布了足以破坏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且明知如此行为可能引发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后果,甚至蓄意希冀这样的结果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个人所得税多少钱开始征收
[律师回复] 解析:
现行个税起征标准定为每月五千元人民币。
具体而言,对于月薪位于一至五千元人民币区间(含本数)的人群,其适用的个税税率应为零;
其次,月收入介于五千至八千元人民币(含本数)之间者,其适用的个税税率为百分之三;
再者,月收入位于八千至十七千元人民币(含本数)之间者,其适用的个税税率为百分之十;
接下来,月收入位于十七千至三万元人民币(含本数)之间者,其适用的个税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然后,月收入位于三万至四万元人民币(含本数)之间者,其适用的个税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五;
最后,月收入位于四万至六万元人民币(含本数)之间者,其适用的个税税率为百分之三十;
而当月收入超过六万元人民币时,其适用的个税税率将升至百分之三十五;
若月收入达到八万五千元及以上,则需按百分之四十五的税率缴纳个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
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什么情况下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什么情况下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劳动纠纷
交了车位费,不给车位怎么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1.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筑区域内的车位应当优先供业主使用,即便面临销售状况,也仅限于提供给该社区的业主。
2.针对未售出的车位,不能任其处于闲置状态,必须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作为小区业主的停车场地。
3.开发商将会逐步出售那些闲置的车位,
因此,即使您租赁了车位,也无法保证能够长期拥有特定的停车位置,因为这些车位可能随时被出售,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物业预见性纠纷判断,旨在避免物业管理方自身陷入困境。
4.一个社区内的车位数量是有限的,尽管在合同中并不会明确约定此类事项,但这并不影响事实存在。
因为当您入住房屋时,便意味着该房屋已通过国家验收,且在房屋建设前需要进行报建审批,其中包括车位容积比等相关内容。
5.
最后,这取决于贵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和责任心。
若他们真正关心业主利益,便会采取各种措施,如征求意见增设停车场、与公安部门协商申请小区周边道路停车等方式,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缓解小区停车难题。
法律依据:
《民法典》二百七十五条
其背后的道理是,车位的开发成本未列入业主公摊,开发商自己承担了,因此由开发商享有所有权,可随意处分,即可出售,可出租,亦可买房送车位,可随意处分。
对外国人限时出镜的情形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1.对于非法入境者;
2.有非法居留行为的外国人;
3.在非法条件下从事工作的外国人;
4.制造、涂抹、篡改或假借、流通、获取我国签证与相关文件嫌疑者;
5.在中国居留期间,若被发现患有法律规定的疾病,且公安机关根据中国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命令其离境但未能执行的外国人;
6.违反我国治安管理条例的外国人。
以下是明确禁止入境的情况:
(一)曾被中国政府驱逐出境,且未满禁止入境期限的外国人;
(二)被怀疑入境后可能参与恐怖主义、暴力行为、颠覆政权等活动的外国人;
(三)被怀疑入境后可能涉及走私、贩卖毒品、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外国人;
(四)患有精神疾病、麻风病、艾滋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外国人;
(五)无法保证其在华期间生活所需费用的外国人;
(六)被怀疑入境后可能对我国国家安全及利益造成威胁的其他活动的外国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七条
下列外国人不准入境:
(一)被中国政府驱逐出境,未满不准入境年限的;
(二)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入恐怖、暴力、颠覆活动的;
(三)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走私、贩毒、卖淫活动的;
(四)患有精神病和麻疯病、艾滋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病等传染病的;
(五)不能保障其在中国期间所需费用的;
(六)被认为入境后可能进行危害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其他活动的。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