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谁

最新修订 | 2024-02-29
3.3w浏览 2点赞
律师解析
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工伤纠纷案件·推荐文章

沭阳134****920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1****484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34****2324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15人选择咨询律师
669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谁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4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1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8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0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4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38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88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3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4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8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00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7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12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71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7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1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17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0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33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71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04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40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5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1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4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61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3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2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12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4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8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2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7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75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6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3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7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145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3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7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38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46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4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02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6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7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5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2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1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75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188****527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0****757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80****1878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工伤认定申请的主体是谁?
工伤认定申请的主体包括职工所在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织。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受伤之间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的,劳动者可以在受伤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10w+浏览
工伤赔偿
刑事申诉听证会流程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涉及到刑事审判之后,若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做出的裁判表示不服并向其提出申诉申请的话,倘若情况需要,可启动听证程序。
而整个听证过程将由主持人预先策划好的方式逐项展开,具体步骤包括:
首先由主持人依照既定议程进行引导和指导;
其次,申诉方将有机会阐述他们对于原判的观点和理由,同时,负责处理该案件的司法机构也会就相关事实和证据进行详细陈述;
接下来,双方将有机会进行辩论,以充分表达各自的立场和观点;
最后,听证员将根据各方提供的信息和证据,发表自己的独立意见。
法律依据:
《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第二十条
听证会应当邀请听证员,参加听证会的听证员为三人以上的单数。
第二十一条
听证会应当按照下列程序举行:
(一)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宣布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员名单、申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听证会纪律。
(二)主持人介绍案件基本情况以及听证会的议题。
(三)申诉人、原案其他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陈述事实、理由和依据。
(四)原案承办人、原复查案件承办人阐述原处理决定、原复查决定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出示相关证据。复查案件承办人出示补充调查获取的相关证据。
(五)申诉人、原案其他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与案件承办人经主持人许可,可以相互发问或者作补充发言。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进行辩论。
(六)听证员可以向案件承办人、申诉人、原案其他当事人提问,就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发表意见。
(七)主持人宣布休会,听证员对案件进行评议。
听证员根据听证的事实、证据,发表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并进行表决,形成听证评议意见。听证评议意见应当是听证员多数人的意见。
(八)由听证员代表宣布听证评议意见。
(九)申诉人、原案其他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最后陈述意见。
(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结束。
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谁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工伤赔偿
父亲去世房产归谁
[律师回复] 解析:
当父亲不幸离世后,其房产可以依据法律规定由法定继承人共同继承,或者依照父亲在生前留下的遗嘱或遗赠抚养协议,将财产交由指定的继承人继承。
若父亲在生前已订立遗嘱或遗赠抚养协议,那么遗产分配便应严格遵循遗嘱或遗赠抚养协议中的相关条款进行;
反之,如果父亲并未留下任何遗嘱或遗赠抚养协议,那么遗产的分配就必须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来进行。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
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
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636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敲诈勒索罪谁立案
[律师回复] 解析:
针对敲诈勒索罪行,司法管辖权归属犯罪发生地的公安机关。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敲诈勒索罪的审判标准如下所示,对于情节特别恶劣或具有其他特别严重犯罪情形者,应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附加罚款;
而对于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犯罪情节者,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附加罚款;
而对于期间数额较小且敲诈勒索行为频繁的罪犯,则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附带予以罚款或者仅处以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描述所提到的“数额”均指涉案财物的价值。
敲诈勒索罪犯罪行为的定义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对受害人施加恐吓、威胁或要挟等手段,非法侵占被害人合法财产,从而触犯刑法构成犯罪。
该罪名所侵害的客体是一个复合性的客体,既包括了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所有权,同时也影响到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挪用公款罪以个人名义怎么认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挪用公款这一违规行为,通常被视为是对财经纪律的违反,并应按照相关政府部门所设定的政纪制度进行处理。
如果情节严重到足以构成犯罪程度,则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于挪用公款的案件,若存在以下任一情形,都应该予以立案调查:
(1)挪用公款供个人使用,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之间,用于从事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之间,供个人进行营利性活动的;
(3)挪用公款供个人使用,且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之间,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的。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省级人民检察院有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范围内,自行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向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备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谁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谁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工伤赔偿
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谁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工伤赔偿
故意伤害罪的主体要件是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故意伤害罪作为一项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一)首先,主体要件明确指出,本罪的行为主体是普适性的,也就是说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有可能成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年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存在故意伤害他人,导致受害者重伤或死亡的情况下,必须负起相应的刑事责任;
然而,对于那些尚未年满18周岁的个体,他们虽然不能作为逃避刑事责任的借口,但可以作为法定减轻或从轻处罚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二)其次,本罪的主观要件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故意心理状态。
换句话说,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却仍然希望或放任这样的后果发生。
(三)再次,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
这里所说的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护自身肢体、器官以及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目的的一种人格权利。
(四)最后,本罪的客观要件则具体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谁?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是谁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工伤赔偿
买主交了定金后悔了拖着不买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已缴纳购房定金但因某种原因无法继续履行购房合约的情况,您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妥善处理:
首先,若由于非双方责任而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顺利签署,那么您有权请求返还定金;
其次,如果开发商并不具备商品房销售资格,那么您同样有权利要求全额退还定金。
关于买房退款事宜,若遇到延迟退款的问题,您可以考虑以下几种途径进行解决:
第一,向当地房地产管理局进行投诉反映;
第二,认真阅读并签署退房协议以确保自身权益;
第三,如协商无果,您还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
至于退房的具体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由买房人向开发商发出退房通知;
其次,在收到通知后的15个工作日内,开发商应完成所有相关手续的办理,即在买房人提出退房要求后的15个工作日内,开发商需将买房人已支付的全部房款予以退还,同时负责协助买房人与贷款银行解除或终止合同的全部手续,在此期间,开发商需代为承担每月支付给贷款银行的本金和利息;
最后,开发商需将房款退还至买房人手中。
总的来说,若您已缴纳购房定金但因某些原因决定不再购买该房屋,您有权请求返还定金。
若在买房退款过程中遭遇延迟退款的问题,您可以向当地房地产管理局进行投诉反映,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
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销售商品房,不得向买受人收取任何预订款性质费用。
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向买受人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的,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所收费用应当抵作房价款;
当事人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买受人返还所收费用;
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我国刑法行贿罪的定案标准如何认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行贿罪的法律判断标准:
首先,必须明确该罪犯的主观动机是为自身谋取非法所得。
其次,其行为表现为通过财物收买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
再次,其行为违反了国家相关法规,向国家公职人员提供各种名义的回扣费和手续费。
最后,涉案金额需达到一定程度。
对于被判定犯有行贿罪的罪犯,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同时还会被处以罚金。
若因行贿而谋求不当利益,情节严重者,或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情节特别恶劣,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处以罚金或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
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顶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