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客观要件有什么
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客观要件是未经权利人同意,侵犯他人专有权利,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自诉的主体范围涉及自诉人的确定和被告人的确定两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自诉人,是指有权依法对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被告人提起自诉的人。被害人就是自己的知识产权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是当然的自诉人。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单位。
刑法规定对单位知识产权犯罪实行双罚制,被告人除了单位以外,还应当包括这些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但并没有规定自诉人在起诉时必须既起诉单位,又起诉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在对单位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自诉时,被害人有权只起诉单位,而不起诉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但不能只起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不起诉单位。因为在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是主要的犯罪主体,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自然人只是单位犯罪的附随主体。
《刑法》第二百二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之一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三、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都有什么
《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基础法律制度;
以及《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
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规范。
其中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发明创造,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法保护的对象是商标,商标是识别某商品、服务或与其相关具体个人或企业的显著标志。
著作权保护的是具备独创性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客观要件有什么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