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在付出劳动后应当得到的报酬,它是劳动者愿意付出劳动的前提。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就此提起诉讼。那么劳动报酬诉讼时效为多久呢?它与劳动报酬仲裁时效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律图小编就为您一一解答。
一、劳动报酬诉讼时效是多久
1、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劳动报酬诉讼时效为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二、劳动报酬诉讼时效与劳动报酬仲裁时效的区别
1、法律概念不同
劳动报酬仲裁时效,是根据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劳动合同当事人认为其权利受到损害后,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的法定期间;是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保护其权利、并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劳动报酬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2、法律根据不同
劳动报酬诉讼时效是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主张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期间,来自民法典。而申请劳动报酬仲裁的时效来自于劳动法律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劳动法律关系方面的纠纷,应首先适用劳动法律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对申请劳动报酬仲裁时效的运用,应以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为准。
3、适用的范围和对象不一致
是民事审判活动中应当考虑的一种期间;根据当事人是否在此期间主张其民事权利的事实,来考察该当事人的民事权利是否在法律保护的时间范围。申请劳动报酬仲裁的时效的应用范围是劳动法律关系,适用对象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当事人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根据相关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裁决的法定期间;超过此期间,仲裁机构则不再受理,也就失去了法律保护的基础。
以上就是律图小编就劳动报酬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做出的解答。通过以上介绍我们知道劳动报酬诉讼时效为1年,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劳动者才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己的权利才会得到保护。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在法律方面有什么疑惑,您都可以通过律图得到专业的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