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合同陷阱有哪些

最新修订 | 2024-09-23
浏览10w+
杜强吉律师
杜强吉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3931人
专家导读 因购房者对开发商不明底细,其财力和来头都不明白,这样的承诺往往存在于一些位置相对偏远、生活方面不尽方便等楼盘中,为了吸引消费者,开发商常用这种“伎俩”,因此,消费者在购房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谨慎。但是比较常见的房屋买卖合同陷阱有哪些呢?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ArticleTitle}

购房者对开发商不明底细,其财力和来头都不明白,这样的承诺往往存在于一些位置相对偏远、生活方面不尽方便等楼盘中,为了吸引消费者,开发商常用这种“伎俩”,因此,消费者在购房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谨慎。但是比较常见的房屋买卖合同陷阱有哪些呢?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房屋买卖合同陷阱有哪些

1、合同主体认定不明

购房者由于缺乏法律常识,往往会犯一些比较初级的错误。有时代表发展商签约的人并不是法人代表,或者合同上的开发商并不是该房产土地拥有者,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的问题。

2、开发商的补充协议不对等

签补充协议在购房交易中很有必要。但是要提醒购房者的是,一定要看清楚开发商提供的补充协议。

3、使用语意含糊的字眼

合同是双方意思一致的表达。但是,实践中开发商往往会给购房者很多 诸如“如果发生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在装修材料上,选择最好的国外进口的”等一些看上去很诱人但没有实际意义的承诺。最短是多长时间,什么样的才 算最好的?其实购房者对这些并不能清楚地确定。

4、约定提前交纳部分费用

房地产开发对资金的要求很高,开发商面临资金压力是很正常的,但并不能以此为理由要求购房者提前交纳不该交的钱。而在合同或是补充协议中,开发商常会将一些不该预先交纳的费用写进去,要求购房者提前交纳,这是显失公平的。

二、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应注意什么

1、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争取把广告内容在合同中标明,或者把广告资料作为合同附件,以便更明确合同内容;

2、遇到虚假广告要及时投诉维权,如遇到虚假广告,消费者要保留相关证据,向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房地产管理部门、建设厅等主管部门投诉,主管部门对违法发布房地产广告和不兑现广告承诺内容房地产业,可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在年检中予以降级或者注销资质等级,工商管理部门也要依法对其予以查处。

不少无良开发商故意虚假宣传,与房屋测量机构相互勾结,在面积中玩“猫腻”,耍各种各样的花招。购房者对开发商不明底细,很容易被坑害,掉入房屋买卖合同的陷阱。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购房者除了要多了解国家政策,还要在合同中注明不能兑现的补偿条件。如果有条件,尽量请律师协助签订,避免发生纠纷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7k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67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房屋买卖合同陷阱有哪些
一键咨询
  • 158****465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2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5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6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6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7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1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6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5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528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5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840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03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14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38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徐州152****50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52****8371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56****475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房屋买卖时的陷阱有哪些
陷阱一:虚假广告。购房者应仔细阅读购房合同的内容,必要时将广告内容全部纳入正式合同,以确保。陷阱二:内部认购。最好不要买这种商品房。陷阱三:配套设备。买方应冷静分析各种配套设备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要对外观现象感到困惑。
10w+浏览
房产纠纷
准备买房很久了 一直不敢下手,很害怕掉入房屋买卖合同陷阱,有谁能帮忙分析下签订合同的一些注意事项吗?又该怎么防范呢
[律师回复]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演变,房地产经纪行业蓬勃发展,经纪机构在房屋交易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呈现出中介机构参与房屋买卖居间合同纠纷案件不断上升,以及造成案件越来越复杂的局面。
  据统计,自2013年8月该院正式受案以来至今已审理涉及房屋买卖居间合同纠纷案件118件,占全部居间类合同纠纷的76.62%,涉案标的约2000万元,涉及北京多家房地产经纪公司。
  涉房屋买卖居间合同纠纷近几年呈现高发、复杂、多元化的态势,究其原因,除因二手房交易的部分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外,中介公司在提供居间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甚至违法违规等行为是这类纠纷产生的重要根源。
  法官指出,作为中介市场的重要消费主体,消费者应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提高对中介机构“陷阱”的识别能力。这些“陷阱”包括:中介公司将《买卖合同》与《居间合同》合二为一;中介公司故意不履行解释居间报酬所对应的具体含义的义务;中介公司故意以口头形式作出部分承诺;中介公司诱使购房人签订规避中介公司责任与风险的文件。
  为此,法官特别提醒交易当事人,在房屋买卖过程中应注意查看经纪公司是否有合法的房屋经纪资质;充分了解房屋建筑结构、区位、房屋历史、权属情况、共有情况等详细信息;认真阅读合同条款谨慎签约,必要时咨询律师;在付款时尽量选择通过第三方资金监管方式进行;交易过程中强化风险意识及证据意识,注意收集发票、收据等相关材料,纠纷发生后要注意保存证据,比如录音、视频资料等。
快速解决“房产纠纷”问题
当前66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怎么签订房屋买卖补充协议,补充协议有哪些陷阱?
[律师回复]
1、一处房产签多家买卖合同是卖方最恶劣的违约行为,它可能导致部分买方钱房两空。为了防止一房二卖,我们在起草买卖合同或补充协议时可作出如下约定, “出卖人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导致买受人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买受人有权向出卖人主张赔偿,赔偿金额为买受人重新购买 同地段其他商品房 所需购房款的差额。”这样约定足以让因房价上涨而反悔的卖方获得不到任何利益。
2、预告登记是由物权法规定的一个新制度,它是指在不动产交易过程中,为防止合同生效后办理权属转移登记手续前,不动产权利人另行处分该不动产, 买卖双方按合同约定将不动产转移事项向登记机构进行预先登记,确保受让方在条件成熟时进行正式产权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权利人同意, 产权人不能处分该不动产。 由于预告登记需要建立在双方自愿基础之上,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预告登记须依双方的登记申请进行,因此最好书面约定双方同意向房屋所在地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3、我们买卖房产时大多需要签署很多合同,比如定金合同、居间合同、买卖合同、补充协议等。各份合同的内容有时会出现互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情况,这就需要明确定金合同、居间合同如与买卖合同发生冲突,以买卖合同为准。而补充协议正是因为买卖合同有缺陷才订立的,因此补充协议要说明其他合同文本如与补充协议相冲突,以补充协议为准。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房屋买卖时的陷阱有哪些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房屋买卖时的陷阱有哪些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房产纠纷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房屋买卖如何避免中介陷阱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房屋买卖如何避免中介陷阱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房产纠纷
准备入手二手房,但是听说坑很深,想了解一下什么是二手房买卖陷阱?主要的二手房买卖陷饼的手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律师回复] 常见的二手房买卖陷阱有
一、隐蔽吃差价二手房交易繁杂冗长,不少中介都可能在卖方和买方都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采取低价收进高价卖出房屋的方式赚取中间差价,因此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当你在买二手房时,一定要记得选择服务有保障、有相应风控措施的中介机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规避交易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宣传多有“水分”在销售二手房时,中介为了销售量会采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有时甚至涉及虚假宣传,像“距市中心XX分钟”、“离地铁站XX分钟”等等都是房地产广告比较常见的形式。对于“不够专业”的购房者来说,往往有可能会掉进他们精心布置的“美好陷阱”中去。因此,在买房前,你需要自己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对选择购房的区域最好有相对清晰定位,提前了解清楚房源的具体信息,不要轻信中介的话。
三、信息不完整在买房的过程中,中介公司告知购房者的信息未必都是真实、完整的,有时候中介会模糊概念或者言语中带有一定的诱导性行为,使得购房者上当受骗。因此,提醒大家,千万不能轻信中介的口头承诺或者居间合同,要主动调查、了解房源真实情况,例如向邻居、居委会询问房屋的历史情况、周边环境,向相关政府机构核实房屋权属状态等。
快速解决“房产纠纷”问题
当前66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二手房买卖陷阱有哪些,如何预防二手房买卖陷阱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二手房买卖陷阱有哪些,如何预防二手房买卖陷阱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房产纠纷
你好,我哥哥是想自己租房子住,我很担心他,所以我想咨询一下各位律师的是,房屋中介陷阱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说的啊?
[律师回复]
1、虚假宣传,吸引客户
当房屋买卖双方处于买卖观望状态时,房产中介经纪人通常会采用虚假宣传的方式,吸引客户与其签订房屋买卖居间协议。
房产中介惯用的虚假宣传方式包括:
.虚构房源、虚标价格,吸引客户。
.以低税费、低佣金为诱饵,诱骗客户。
.夸大房屋价值、哄抬房价,催促客户尽快决定。
2、违规收费
二手房买卖中介市场通常存在的收费乱象有:
、巧立名目
看房需交“看房费”,定房需交“意向金”或“诚意金”。
、虚构税费
审税需交“审税手续费”,贷款需交“按揭手续费”、“公关费”或“包装费”等。
、私自截留
房产中介公司在收到定金或购房款后自行截留,事后以房产中介经纪人涉嫌诈骗或被开除为由让买卖双方重复支付。
、私下收费
以降低佣金为诱饵私下索要“好处费”、“帮助过户费”等。
3、房屋面积陷阱
在房屋交易谈判中,中介利用模糊的方法,给买方造成交易的面积是按照使用面积计算,等到签订真实的交易合同时,却使用建筑面积的术语,须知建筑面积大于使用面积,等到买方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时,已处于被动状态或已经造成损失。
4、隐瞒出售背景和规划前景所谓出售背景
比如该房屋是否将来要拆迁。所谓规划前景,比如,该房屋周围是否要建垃圾场,是否修建桥路等。这些因素将影响房屋的使用价值或商业价值,中介方为了促成交易,进行隐瞒将会损害买方的利益,建议买方在购买之前,要仔细考察上述问题。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7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房屋买卖怎么样避免中介陷阱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房屋买卖怎么样避免中介陷阱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房产纠纷
如何避免定金陷阱
[律师回复] 要避免定金陷阱首先不要与开发商签订认购协议书,不要交定金。在商品房的交易过程中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前签订认购书、交定金并不是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一个必经程序,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直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如果商品房买卖合同签不成,购房者可以全身而退,不留任何后患。其次是将“定金”写成“订金”、“预付款”、“保证金”、“诚意金”、“押金”、“订约金”等,这样一旦房屋买卖合同签不成所交款项能退回,退回的法律依据有两个:
1、《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另外,司法实践一般认为,“订金”等费用是预付款性质,因双方未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取得了该款项,属于不当得利,因此因按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来处理。再次是在签订认购协议时明确约定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如什么条件下定金可退,不退定金的法律后果及违约责任如何承担。
快速解决“合同事务”问题
当前667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有哪些常见的劳动合同陷阱,订立合同时怎么防范陷阱?
[律师回复]
一、有哪些常见的劳动合同陷阱常见的合同陷阱有以下几种:口头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就责、权、利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极易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许诺,以为对方许诺的东西就是真能得到的东西,宁可相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不愿怀疑对方的诚意。可是,这种口头合同是最靠不住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是君子,如果碰上对方是小人,那些许诺就会变成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格式合同。一些用人单位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劳动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好聘用合同,表面看起来,这种合同似乎无可挑剔,可是具体条款却表述含糊,甚至可以有几种解释。一旦发生纠纷,招聘方总会振振有词地拿出这种所谓规范式的合同来为自己辩护,
最后吃亏的还是应聘者。单方合同。一些企业利用应聘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只约定应聘方有哪些义务,如,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毁约要交纳违约金等等,而合同上关于应聘者的权利几乎一字不提。这是最典型的不平等合同,如果接受这样的合同,无疑是将自己送上砧板,任人宰割。生死合同。一些危险性行业的用人单位为逃避该承担的责任,常常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应聘方接受合同中的“生死协议”,即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企业不承担任何责任。有的求职者为了得到工作,违心地签了合同,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也许是用人单位更无视劳动者的安全,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也许连讨个说法的机会也没有。两张皮合同。有些用人单位慑于劳动主管部门的监督,往往与应聘方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合同用来应付劳动部门的检查,另一份合同才是双方真正履行的合同。用来应付检查的合同常常是用人单位一手炮制的,连签名也是假冒的,应聘者不但见不到这份合同,甚至不知道有这份合同的存在。而双方真正履行的那份合同,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因为那份真合同一定是只利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合同。合同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失去了这个武器,不但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同时也会失去本应该得到的利益。签合同时,一定要睁大眼睛。
二、订立合同时怎么防范陷阱合同签订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需符合法律行为的一系列原则,以避免当事人恶意制造合同陷阱,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符合:合法原则,意思表示真实原则,平等协商原则,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1、对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的审查《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可见,只有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才有资格成为合同的当事人,即具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而作为合同主体的这几类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又各自有差别,因此,必须根据其不同情况,做出具体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必须以法定程序设立,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承担民事责任等。
2、对签约人员的资格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法定代表人的审查,
首先,审查法定代表人的证明书,确认其是否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其次,审查其行为是否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法人的工作人员的审查,一是其职务代理是否属实;二是其签约行为是否符合该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三是签约行为是否与其职务相称等。对委托代理人的审查,是否有代理证书,是否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签订合同,是否以合同当事人的名义进行签订行为等。
3、对合同当事人履约能力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财产状况的审查,供货能力的审查,人员、技术及设备条件的审查,履行信用的审查等。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房产纠纷 > 房屋租赁 > 房屋买卖合同陷阱有哪些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