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一赔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8-29
浏览10w+
孟理昕律师
孟理昕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30人
专家导读 假一赔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第148条明确规定,如果销售或生产的食品不符合法定安全标准,应该向消费者支付10倍价款或者是支付三倍损失的赔偿金,支付的赔偿金的标准最低是1000元。
假一赔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假一赔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假一赔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二、消费者维权有哪些方式?

(一)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这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想的途径。

(二)投诉调解。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保委调解,即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

消费者投诉时应注意四点:

1、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处理,一般按管辖范围受理;

2、是当消保委未能解决时,消费者可请消保委作损害鉴定,提供证据;

3、是消费者要尽快选择申诉起诉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4、消费者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向人民法院起诉都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

(三)行政申诉。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请求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争议,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消费者决定申诉时,一般用书面形式,并载明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如与经营者达成和解,可撤回申诉,请求有关行政部门作出调解书。

(四)提请仲裁。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判断或裁决。仲裁具有当事人程序简便、一裁终局、专家仲裁、费用较低、保守机密、相互感情影响小等特征。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由仲裁庭根据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各自应承担的仲裁费用。

(五)提起诉讼。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综上所述,假一赔十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如果消费者购买到了其他的虚假伪劣产品,可以要求商家支付三倍价款的赔偿金,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8k字,预估阅读时间13分钟
浏览全文

拓展阅读

· 年普法人次15亿+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08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假一赔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键咨询
  • 155****45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08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6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3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4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4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5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53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85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6****51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3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70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4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5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5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退一赔一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1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若违反法律法规,应赔偿消费者所受损失,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费用总额的一倍。涉及的行为包括销售不合格、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此外,还包括使用假冒伪劣辅助工具、服务用品,维修加工中的不当行为等。其他欺诈行为也属违法。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一。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假离婚买房的法律依据?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办假离婚买房流程 (一)假离婚不能到办理,只能是夫妻双方自己协议离婚事宜,离婚首先要有离婚协议书,对共有的财产做出分离说明。 (二)离婚协议书签订以后,就可以拿着双方的身份证件、结婚证、离婚协议书到当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 (三)民政部门对离婚请求审核以后,就可以办理离婚登记,颁发离婚证书。 (四)办理完离婚手续,就可以将房产放到中介进行房产交易。 (五)房产买卖过后,一般是半年之后可以再次购房,这个没有时间规定。夫妻双方复婚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双方可以在房产交易结束以后随时到民政局复婚,但是为了保险起见都是房产交易后一年以后再复婚。 二、办假离婚买房的注意事项 (一)首先假离婚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一旦被发现有假离婚的嫌疑,就会受到司法惩罚,严重的还会涉及到更严重的处罚。 (二)假离婚造成的生活烦恼也是很多的,有很多的夫妻因为办理假离婚手续以后,为了掩人耳目而分居生活产生感情隔阂。双方在因为假离婚的事情而耿耿于怀就更加会分离夫妻感情,导致较后夫妻真的假戏真做。 (三)假离婚有的时候很可能是另一方想要解除婚期关系而行使的另一种离婚方式,为了骗得离婚手续而以买卖房产避税为由办理假离婚。离婚手续办理过后,财产没有按照正常的离婚财产比例分配,另一方又将假的离婚做成真的离婚,那么财产没有得到公平分配的一方就会人财两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病假法律依据包括什么?
病假法律依据包括《劳动法》以及《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等。如果是我国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我国的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劳动者的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需要给予一定的医疗期。
10w+浏览
知假买假依法要求十倍赔偿吗?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九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不予支持。 第十七条 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与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推荐者、检验机构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参照适用本规定。“职业打假人”并非法律概念,而是民间对于一些利用商家、生产者在销售或生产商品过程中故意或过失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诉讼的职业群体的泛称。一直以来,“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进而维权的行为饱受社会争议,在一般消费者维权案件中,知假买假常常被商家拿来作为拒赔的抗辩理由之一。2021年3月,最高人民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并在发布会上明确指出,“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确认其消费者主体资格,对于打击无良商家、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消费者只是与经营者等相区别的概念,一个公民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不是区别消费者的条件。知假买假人购买商品只要不是为了销售或再次投入市场交易,就不应当否认其为消费者。同时,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消费者主张十倍的赔偿金不以人身权益遭受损害为前提。具体到本案,大伟虽然“知假买假”,但并不能据此否定其作为消费者的主体资格,虽然购买的过期商品并未对其身体造成伤害,其仍然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十倍的赔偿。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08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8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房开虚假宣传法律依据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房开虚假宣传法律依据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损害赔偿
虚假起诉罪的法条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虚假诉讼罪的法条依据是什么
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1、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且还应当是具备民事诉讼行为能力,能够提起民事诉讼的自然人。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一般来说是直接故意,明知自己是用捏造的事实提讼,本罪并未规定行为人需具备特定的主观目的,所以行为人进行虚假诉讼的主观目的是否为了谋取利益,谋取利益的性质是否正当均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3、犯罪客体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秩序,具体而言,是司法机关正常的民事诉讼活动秩序,也包括他人的财产权、婚姻权、收养权、监护权、继承权等合法权益。虚假民事诉讼的行为,不仅浪费宝贵的民事司法资源,导致真实诉讼无法得到及时审理,严重妨害司法公信力和判决权威性,同时还可能对法官职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4、客观方面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首先,行为人必须捏造事实。所谓“捏造事实”,是指行为人虚构、臆造根本不存在,与真实情况相悖的事实情况,既可以是完全捏造,毫无真实成分,也可以是存有部分真实成分,部分捏造。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无中生有”型,即行为人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伪造证据,如借条、还款协议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向,要求被害人履行“债务”;
(2)、“死灰复燃”型,即行为人以被害人已经履行完毕但没有索回或销毁的债务文书为凭据,向提讼,要求被害人再次履行;
(3)、“借题发挥”型,即行为人伪造有关证据,使债权的标的扩大,如篡改借据上的借款金额、伤残鉴定书的伤残等级结论等。
其次,行为人提起的必须是民事诉讼。即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提起的诉讼。
最后,行为人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应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08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病假一周当天算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病假期间由于员工不上班,因此其工资并非按实计发,而是按照“日工资×病假工资比例×病假天数”的公式来发放。日工资并非完全是员工每天的工资,它是“月工资计算基数÷当月计薪日”的结果。
10w+浏览
山东病假工资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复] 1、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2、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3、请长病假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4、《劳动法》第四十八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
5、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知假买假”仍可依法要求十倍赔偿吗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知假买假”仍可依法要求十倍赔偿吗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九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不予支持。
第十七条
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与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推荐者、检验机构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参照适用本规定。“职业打假人”并非法律概念,而是民间对于一些利用商家、生产者在销售或生产商品过程中故意或过失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诉讼的职业群体的泛称。一直以来,“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进而维权的行为饱受社会争议,在一般消费者维权案件中,知假买假常常被商家拿来作为拒赔的抗辩理由之一。2014年3月,最高人民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并在发布会上明确指出,“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确认其消费者主体资格,对于打击无良商家、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消费者只是与经营者等相区别的概念,一个公民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不是区别消费者的条件。知假买假人购买商品只要不是为了销售或再次投入市场交易,就不应当否认其为消费者。同时,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消费者主张十倍的赔偿金不以人身权益遭受损害为前提。具体到本案,大伟虽然“知假买假”,但并不能据此否定其作为消费者的主体资格,虽然购买的过期商品并未对其身体造成伤害,其仍然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十倍的赔偿。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8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孩子十一个月离婚判给谁,法律依据是什么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孩子十一个月离婚判给谁,法律依据是什么问题带来帮助。
10w+浏览
婚姻家庭
司法解释虚假诉讼罪的立法依据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何为虚假诉讼罪 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是指诉讼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合谋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提讼,利用的审判权、执行权,非法侵占或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或权益的诉讼行为。是通过刑法第九修正案及《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六)》确定下来的罪名。 二、虚假诉讼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对于虚假诉讼罪,暂时尚未有司法解释进行详细规定。另外,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刑事犯罪,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情况,请当事人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 三、虚假诉讼的特征 第 一、双方当事人通常具有某种特殊关系。 第 二、当事人配合默契,诉讼过程异常顺利。 第 三、虚假诉讼案件调解率高。 四、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修正案 (九)对虚假诉讼新增规定: 在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工资福利 > 假一赔十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