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工伤认定证书之后,关于如何获取相应赔偿有以下几个具体步骤可供参考:
第一步,采集证据资料。
首先,须充分采集遭受事故伤害的相关证据。
其次,如果雇主未能在受伤事件发生后的三十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受伤职工则须在一年内自行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递交申请。待身体状况恢复稳定后,再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等级评定的申请。在经过工伤认定并且身体情况有所改善的前提下,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接下来,了解并掌握当地的工伤补偿政策,以便根据工伤等级估算大概的赔偿额度。
第二步,与雇主进行协商或提起劳动仲裁。根据已经探知的赔偿金额以及所处的工伤等级,尝试同雇主进行友好协商。若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考虑启动劳动仲裁程序。
第三步,委托律师填写并提交工伤待遇申请表。如果雇主并未为受工伤的员工购买工伤保险,那么受伤职工就需要自行填写并提交工伤待遇申请表,同时需要提供医疗记录,诊断证明等相关资料以向工伤科请求给予相应赔偿。
最后是耐心等待赔偿款项的发放。一旦提交了申请,只需耐心等待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发放赔偿款项即可。
另外,如果雇主按照规定为职工购买了工伤保险,那么部分赔偿金可能会由工伤保险基金会进行支付。但是在此种情形下,如果雇主未按照规定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那么所有的赔偿责任都将被划归到雇主身上。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在整个维权过程中寻求专业律师的协助,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妥善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二、拿到工伤认定书后有时效期吗
工伤认定乃是职工在遭受工伤事故或被诊断出患上职业疾病后,享受相关工伤保险福利待遇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要想启动这个认定程序,首先必须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不仅对此予以明确规定,而且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如何遵守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具体而言,若职工于事故中遭受伤害,或者依法被诊查、鉴定为职业疾病,那么他们所属的单位就应当从伤害发生当日或被诊断、鉴定为病疾之日起的30日内,主动向所在区域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递交工伤认定申请。实属特殊情况时,经过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并获得批准,申请期限可适当地予以延长。如用人单位未能按照前述条款规定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话,那么因工伤事故承受伤害的职工或其近亲家属、工会组织在受伤当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的1年内,有权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区域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依照上述条款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的特定事项当中,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应当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市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来办理。若是用人单位未能在前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则在这段期间属于本条例规定范围之内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将由该用人单位自行承担。这条规定详细阐述了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当事人、申请时效性及其起算日期,同时也明确了负责受理申请的行政主管机构。而在这些细节中,“事故伤害发生之日”就是涉及到工伤认定申请时效起算时间的具体规定。因此,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前提条件便是工伤事故所造成的身体伤害结果已然真实存在。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在成功获取工伤认定证书之后,您需要按照如下具体的步骤来申请获取相应的赔偿金:首先,您需要收集详实的事故伤害证据,随后在一年以内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待伤势痊愈后,您还需及时申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全面了解当地关于此类情况的相关补偿政策以及赔偿金额的大致估算范围。其次,无论雇主是否愿意协商解决,或者您决定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都需要积极参与其中。最后,您可以选择委托专业的律师为您填写并提交工伤待遇申请表,同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以请求获得应有的赔偿。在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程序后,您便可顺利地领取到赔偿款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雇主已经为您购买了工伤保险,那么部分赔偿将由该基金负责支付;但若发现雇主未能依法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的话,那么雇主有责任承担全部的赔偿费用。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在这一过程中寻求专业律师的协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