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怎样算逃匿行为

最新修订 | 2024-09-23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在合同诈骗中,逃匿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诈骗后,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故意隐瞒自己的行踪和联系方式,更换住所,甚至伪造身份信息。这些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侦查和法律制裁。 然而,对于逃匿行为的判定不能仅仅依据单一行为,而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犯罪嫌疑人是否有故意隐瞒行踪的行为、是否有逃避侦查的故意等。只有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后,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逃匿行为。
合同诈骗罪怎样算逃匿行为

一、合同诈骗罪怎样算逃匿行为

在合同诈骗罪这一罪名中,逃匿行为通常被定义为犯罪嫌疑人在实施了合同诈骗行为之后,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和追究,有意隐瞒其下落从而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与追缉。举例如在众多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会更换住所以及联系方式却未及时告知相关各方,或者隐藏其具体行止,离开居留于某地点的位置无可考究,甚至可能借助伪造身份资料等手段来掩盖自身的真实身份,以便确保持续阻碍他人和司法机关对其实施追踪和搜索。然而,值得我们谨慎关注的是,对于是否构成逃匿行为的判定,绝非仅凭借某个单一的异常行为便可加以确定,而是需要从更为全面、综合的角度予以评估和权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合同诈骗罪中,逃匿指犯罪嫌疑人在诈骗后,为逃避法律制裁,隐瞒下落以躲避侦查。常表现为更换住所及联系方式、隐藏行踪、伪造身份等。但逃匿行为的判定需综合考量,非单一行为可定。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具有哪些特征呢

合同诈骗罪乃指意图非法侵占他人财物之目的,透过在签订与执行合同时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法,从而获取对方当事人的重要财产,且涉及金额较大者。

本罪之构成因素包括:

1.客体层面:

犯罪所侵犯的对象为国家对于经济合同之严密管理以及社会公共和私人财产的所有权。

本罪实施对象主要是指向公众和私人所有的财务。

2.客观方面:

犯罪的客观性质表现为在签署并履行合同的全过程中,通过捏造虚假信息或掩盖真实情况来迷惑对方当事人,进而从中获取大额财富,且涉案金额较大。

3.主体方面:

本罪的行为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机构。

罪犯主体为一般人士,而不论其犯罪单位为何种形式。

4.主观方面:

本罪的犯罪人必须具有明显的违法占有他人财物流通图谋,并且这种意图必须是直接和单纯的。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三、合同诈骗罪追究标准是怎么定的

对合同诈骗罪的进一步追究,其标准主要是根据诈骗行为所涉及的金额来决定的。对于个人而言,如果其进行的合同诈骗数额在5000元到2万元以上,那么就应该对此类行为进行追诉;而如果是单位进行的合同诈骗活动,那么数额至少要达到5万元至20万元以上才能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然而,在衡量一个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必须通盘考虑犯罪的作案手法、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所带来的危害后果等多种因素。例如,犯行为人如果多次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或者其针对的受害人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更或者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等,那么即便他的诈骗指控没有超出上述提到的数额范围,也有可能面临刑事制裁。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明确指出,合同诈骗罪的核心在于被告人是否存在为了不当或非法地获取他人财产而去故意违反相关规定并实施欺骗行为。在签订和执行合同时,犯行为人常常会通过编造不实信息、掩盖真相等方法谋求对方财产,这才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关键要素。

合同诈骗罪中,逃匿指犯罪嫌疑人在诈骗后,为逃避法律制裁,隐瞒下落以躲避侦查。常表现为更换住所及联系方式、隐藏行踪、伪造身份等。但逃匿行为的判定需综合考量,非单一行为可定。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5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76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合同诈骗罪怎样算逃匿行为
一键咨询
  • 147****07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4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7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73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8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8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3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5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4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0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7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2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24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4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7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欠货款不还逃匿算诈骗吗
视情况而定。如果对方是只是恶意拖欠货款,正常情况下应是经济纠纷,不构成诈骗罪。如果对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骗取货款的,则涉嫌诈骗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合同诈骗罪逃匿的认定
[律师回复] 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逃跑的行为就是诈骗罪逃匿。合同诈骗罪中逃匿认定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签订合同诈骗钱财的案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权,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76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欠货款不还逃匿算诈骗吗
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法律知识。针对欠货款不还逃匿算诈骗吗的问题,我们在下面的文章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可以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债权债务
合同诈骗罪逃匿是指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在合同诈骗犯罪活动中,逃匿往往特指行为人在签订以及履行合同的环节之中,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对方财物之后,为了规避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偿还债务的义务,有意隐藏自身行踪并保持低调,致使受害者难以追回损失。这种严重的行为无疑加剧了受害者的困境,同时也鲜明地揭示出行为人具有强烈的非法占有的主观意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76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合同诈骗罪怎样算逃匿罪
[律师回复] 解析:
采用编造事实或故意隐匿真实情况等欺诈手法,将获取到的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称为诈骗罪的逃匿行为。而关于合同诈骗罪中的逃匿判定方面,它特指那些具备非法占有所图的犯罪目的,在签署、执行合同时,通过塑造假象或掩盖真相等手段来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务,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的犯罪行为。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利用签订合同进行诈骗活动的案件数量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这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益,也对市场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破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诈骗罪逃匿的认定是怎样的
[律师回复] 解析:
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或有意掩盖真实情况等欺诈手段,从而获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并逃避责任的行为,被称为诈骗罪中的逃逸行为。而在合同诈骗罪的判定中,所谓的“逃逸”是指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缔结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通过制造假象或故意掩盖真相等手段,诱使对方当事人交付财产,且此类行为导致受害人遭受的损失金额较大。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采用签署合同进行诈骗牟利的案件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这类犯罪不仅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益,同时也对市场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76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合同诈骗罪怎样算逃匿犯
在合同诈骗罪案中,逃匿罪犯是指那些故意躲避法律责任、隐藏行踪、逃避司法调查和审判的嫌疑人。例如,在签订合同并收到对方财物后,他们突然消失,中断联系,改变住址且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这就涉嫌逃匿。判断是否逃匿需要综合考虑时间、手法、目的等因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没有逃匿能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在1997年我国对刑事法律进行了重大修订之后,合同诈骗罪作为新设立的罪名被正式纳入其中。
此犯罪的具体含义是指犯罪分子出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签署和履行合同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达到欺骗对方当事人从而获取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为。
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当犯罪嫌疑人实施具有法定情节的合同诈骗行为且涉案金额较大时,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是拘役,并且法院还可以同时判处罚款;
涉案金额巨大甚至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面临的刑罚将从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开始,并且仍要缴纳罚款或者没收财产;
而对于那些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犯罪嫌疑人来说,他们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同时还要承担缴纳罚款或者没收财产的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律图岳阳
律图岳阳
4.7w浏览
合同诈骗逃匿的认定是什么样子的
[律师回复] 对于合同诈骗逃匿的认定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合同诈骗逃匿的认定是什么样子的
合同诈骗罪中逃匿认定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签订合同诈骗钱财的案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权,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与经济纠纷极难区分与识别,因而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认定原则
本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合同诈骗犯罪往往与合同纠纷交织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要划清它们的界限,大体有三种情形:一是内容真实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这种合同的签订,表明了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进行经济往来的真实意思,并非旨在诈骗他人钱财,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即使合同签订后没有得到完全的履行,也不属于诈骗犯罪。但是,有的行为人以有限的履约能力和他人签订大大超过履约能力的合同,就另当别论了。以超出自己履约能力的合同签订后,行为人积极落实货源,设法履行合同,即使最终没有完全履约,也不能认定为诈骗罪。但若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后,并没有设法履行合同,就有故意诈骗他人财物的企图了,此时就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二是内容半真半假的合同。就是那种行为人只具有某种履行合同的意向,就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其内容带有半真半假的性质。这类合同客观上已经具备部分履约的可能性,但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果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客观上也为履行合同作积极努力,最后因种种客观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不能认定为诈骗犯罪。相反,如果行为人借有部分履约能力之名行诈骗之实,没有为合同的进一步履行做出努力,就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了。三是内容完全虚假的合同,即行为人是在完全没有履约能力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行为人在主观上就没有准备履行合同,占有他人财物的动机明显,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行为人主观上无长期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只是想临时借用,待将来有收益后再行归还对方的,一般不宜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本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本罪也往往同民事欺诈行为交织在一起,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罪根本不准备履行合同,或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合同的民事欺诈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而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是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骗取受欺诈方的信任。
(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
(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欺诈方骗来的合同定金、预付款等,都是合同之债的表现物;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始终是物权的体现者。
(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欺诈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使之无效。若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引讼,则由民事欺诈方对其欺诈行为的后果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而合同诈骗罪是严重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行为人对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要负担双重的法律责任,不但要负刑事责任,若给对方造成损失,还要负担民事责任。
(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处在一定的限度内,故仍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为目的,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故由刑法规范调整。
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从本质上看,合同诈骗罪也是一种具体的诈骗犯罪,其与诈骗罪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所有权,是单一客体,而本罪既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又侵犯合同行为管理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尽相同。诈骗罪可以表现为虚构任何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骗取财物;本罪只是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因而欺诈手段有特定范围的特殊性。
(3)犯罪主体不尽相同。诈骗罪限于自然人主体;本罪主体包括单位,且是任何单位。
(4)本罪与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应当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合同诈骗罪怎样算逃匿罪名
诈骗罪逃匿涉及编造虚假事实或掩盖真相,以骗取他人财产后逃离。合同诈骗罪中,逃匿特指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骗取大量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属于犯罪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怎么区别逃匿与逃逸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怎么区别逃匿与逃逸问题解答如下, 逃匿与逃逸的区别
逃逸是正在逃跑。
逃匿是逃跑了很长时间,还没有找到。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肇事逃逸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虽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在学界部分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定。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76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合同诈骗罪怎样算逃匿罪名
诈骗罪逃匿涉及编造虚假事实或掩盖真相,以骗取他人财产后逃离。合同诈骗罪中,逃匿特指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骗取大量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属于犯罪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合同诈骗罪怎样算逃匿行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