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期间该正常发工资吗
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执行期间,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如期支付员工薪资待遇。除非双方当事人有明确的书面约定或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另有特别规定,否则不在此例。这是由于在此阶段,劳资双方仍维持着合法的雇佣关系,劳动者付出了必要的劳动义务,因此理应享有相应的劳动收入回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二、劳动仲裁期间受到威胁怎么办?
针对任何遭遇威胁的情况,当务之急是务必及时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资料,然后迅速向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在接到报案后,本应由各级公安机关成立专门机构来受理此类事件并对其是否具有立案标准进行严格审查。
若经审查判定该事件并不符合立案条件,那么公安机关将依法对涉案人员做出相应的治安处罚,或者将案件移交给相关执法部门;
反之,如果事件符合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将会对其立案,进而进行深入且合法的侦查工作,以搜集更多的证据,从而完成破案任务,制裁潜在的犯罪嫌疑人。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无论是公民主动发起的扭送、报案、控告、举报行动,还是犯罪嫌疑人因害怕被追责而自行到达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的行为,公安机关都必须立即接受,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并制作详细的笔录文件。
在此过程中,公安机关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判断此举是否足以对当事人进行刑事处罚,若是认为尚不足以构成足够的刑事处罚,则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对此类事件进行行政处理,或者将其移交给相应的职能部门。
而对于那些已经产生了控告人的案件,一旦公安机关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他们就应当制作统一的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内将这份通知送达到控告人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三、劳动仲裁后一般怎么判
在处理劳动争议事例时,仲裁庭作出的最终决定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具体的纠纷事实及其所依据的各种证据。换言之,劳动仲裁结果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述两方面的实情调查及证据检视。通常来说,仲裁庭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审查与判断:首先,劳动合同的签订、执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过程中是否存在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其次,关于工资支付的各项事宜,如工资标准、加班费计算、克扣工资等,是否均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再次,用人单位是否按照法律规定为员工按时足额缴纳了社会保险费用;最后,当出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时,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支付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若劳动者提出的权益诉求得到了充足的证据支持,并且这些证据同时也符合法律规定,那么仲裁庭通常会倾向于支持劳动者的请求。然而,如果用人单位能够成功地证明其行为的合法性,那么仲裁庭就有可能拒绝劳动者的部分甚至全部请求。总而言之,仲裁庭在作出结论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仲裁庭的判决视为必然的结果。
劳动争议仲裁期间,用人单位须依据合同或法律,按时向员工支付薪资。除非双方书面协定或法律另有特别规定,否则此义务不可减免。此阶段,雇佣关系依旧有效,员工履行了劳动义务,故应获得相应劳动报酬,以保障其基本权益不受仲裁程序影响。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