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者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工资薪酬的支付水平往往遵循其在受伤发生前所享有的正常工资待遇原则来确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工伤人员的生活水准尽可能维持不变,不受意外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若用人单位未能严格遵守此项规定,工伤职工有权依法追偿欠发的相应工资缺口。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工伤赔偿通常包含精神损失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同时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还应享受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等。在这种情况下,若因工伤导致职工精神遭受严重损害,是可以主张精神损失费的。但如果只是一般的工伤事故,未达到伤残等级等严重程度,通常难以获得精神损失费赔偿。具体是否赔偿及赔偿金额,需根据工伤的具体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
三、工伤赔偿的工资发放标准是否按正常
工伤赔偿的工资发放标准通常按正常工资发放。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工伤治疗期间,劳动者薪酬一般按受伤前正常工资水平支付,旨在保障其生活水平不受损。此举确保工伤职工经济稳定,减少意外冲击。若雇主未依规执行,职工可依法追讨差额工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