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员工官司败诉的三大原因有哪些?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都很疑惑,一般在官司中官员不都是胜诉的吗,怎么还会有败诉的情况。其实,在实践中官员败诉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导致官员败诉的原因是什么。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劳动争议的官司有70%是企业败诉,有3%是职工败诉。那么,职工败诉的原因是什么呢?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少证据又过时效,二是告错地方,三是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不明确。职工找到了败诉的原因之后,如果今后遇到劳动争议,自己就要对症下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再找企业的原因,最后,决定是否打官司,掂量一下打官司胜败率,如果败率高,最好与企业调解劳动争议。
原因一:缺少证据又过时效
屈女士与北京某材料厂签订了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在2000年8月至2001年3月期间,屈女士因病未能上班,该厂没发屈女士这期间的工资,称在屈女士42岁时为她办理内退。但是,屈女士没有书面证据,该厂也不承认。2001年7月20日,该厂通知屈女士去卖报,但屈女士以自称有病没去,直至11月14日。这期间屈女士以该厂不收假条为由,没向该厂递交病休证明,但该厂也不承认,屈女士也没提供证据。2002年1月屈女士与该厂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屈女士以 该厂未支付2000年8月至2001年3月期间生活费为由,将该厂告到区劳动争议仲裁庭。经审理仲裁庭裁决:根据《劳动法》第82条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后应在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申诉。该厂虽未支付屈女士2000年9月至2001年2月期间生活费,但因屈女士未在法定期限内就此问题向仲裁机构提出书面申诉,故屈女士要求该厂补发其此期间生活费的请求,已超过申诉时效。
原因二:告错地方
如今,企业用工机制灵活,经营方式多样。而职工的择业方向和单位也不拘一格。但是,企业和职工出现了劳动争议,也使职工摸不着头绪。谢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退休职工。谢先生是国华公司的退休职工。近一年来,国华公司没有发给他退休工资。当时,他将国华公司告到西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庭。然而,西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庭驳回了谢先生的诉讼请求。原来,国华公司的工商注册地在海淀区,营业地在西城区。根据《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范(试行)》第11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工商登记注册地与其主要营业地不在同一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用人单位一方工商登记注册地仲裁委员会管辖。”因此,西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庭不具有管辖权。谢先生告错地方了。
原因三:混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近几年来,许多企业对职工进行了下岗分流,劳务派遣到外单位工作,其它的各项关系,如:档案关系、劳动关系和工资关系,以及上“三险”等仍然保留在原企业。但是,有的劳务派遣到外单位工作的职工在外单位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职工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外单位发生了劳动争议,将外单位告到劳动争议仲裁庭,结果职工败诉。其实,职工整不明白,他与外单位的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杨某是北京市某绣花厂的职工。2001年杨某与该厂签订了为期2年的《离岗自行劳务输出协议书》。根据协议,杨某于2001年8月应聘到某报社从事广告业务工作,并与某报社签订了为期两年的《聘用合同》。但是,杨某辛辛苦苦地为报社拉广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她在跑外拉广告时还被汽车撞伤,不能再为报社拉广告了。此时,报社没有给她开工资,没有支付拉广告的提成,没有报销医药费。她不服,将报社告到了劳动争议仲裁庭。
仲裁庭认为:杨某是某绣花厂的职工,其自行劳务输出后与报社所建立的工作关系不属劳动关系,应为劳务关系。在此期间,杨某与报社所发生的纠纷亦属劳务纠纷,不属《劳动法》所调整的范围。
随着国人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依法治国的实现,现在社会上官员败诉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了。这也提醒了各位,以后如果遇到与官员之间发生的纠纷,大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