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子里不给报工伤认定该怎么办

最新修订 | 2024-08-15
浏览10w+
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厂子里不给报工伤认定可要求工伤认定科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出具工伤认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因为认定书和结论书需向劳动者本人送达一份,用人单位带领不符合送达流程,可要求以上部门重新送达。一般情况下作为用人单位,是可以直接申请工伤认定的。

{ArticleTitle}

一、厂子里不给报工伤认定该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给的,可要求工伤认定科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出具工伤认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因为认定书和结论书需向劳动者本人送达一份,用人单位带领不符合送达流程,可要求以上部门重新送达。

二、工伤认定申请用工形式应该怎样写

1、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

工伤认定申请表如何填写

2、申请人为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的,在名称处加盖公章。

3、登记号由受理工伤认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填写。

4、发生事故时间一栏,职业病者,按职业病初次确诊(鉴定)时间填写。

5、工种(职业)一栏也就是用工形式,企业职工填写工种(或工作岗位)类别,事业单位职工填写职业类别。

6、受伤情况一栏,应写清事故经过、地点、当时所人事的工作、原因以及伤害部位和程度。职业病患者应写清从事何种工种有害作业、起止时间、诊断机构。

7、诊断结论一栏,填写初次诊疗的医疗机构作出的诊断结论。对于工伤认定申请时初次诊疗仍未出院的,为入院诊断结论。职业病的,填写职业病名称。

三、工伤

工伤亦称“公伤”、“因工负伤”。职工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负伤。根据国家规定,执行日常工作及企业行政方面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从事紧急情况下虽未经企业行政指定但与企业有利的工作,以及从事发明或技术改进工作而负伤者,均为工伤。1953年1月2口政务院修正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工人与职员因工负伤,其全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住院时的膳食费与就医路费均由企业行政负担;医疗期工资照发;确定为残废时,视其残废程度,由劳动保险费中按月付给因工残废抚恤费或因工残废补助费。

工伤鉴定是对劳动者受伤的实质性的认可,对于一些公司以及企业不给申请工伤鉴定的,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为自己进行维权,同时也可以通过有关部门申请。总而言之,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生活以及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424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厂子里不给报工伤认定该怎么办
一键咨询
  • 133****00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0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8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6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6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6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27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2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5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8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07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7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0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38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7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南京188****7318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56****842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78****4676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工伤认定成功医药费多久厂里给报销
伤痊愈后再去报销,或者评残后再去报销,一般不超过受伤后1年。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10w+浏览
工伤赔偿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厂里面拖欠工资应该打给谁
拖欠工资的可以直接打劳动部门的电话。如果公司的老板拖欠工人的工资,可以先找公司老板进行协商,让对方尽快将工资结清,协商不成的话,可以直接向劳动监察的部门进行投诉。实在解决不了,劳动者可以直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2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工伤了厂里不给报销交通费怎么办
面对工作场所不报销交通费用的问题,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向劳动监察部门申诉,他们会详细调查并依据劳动法做出公正裁决;二是若对监察结果不满,可准备充足证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若仲裁结果仍不满意,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此过程中,务必保存好所有相关证据,如医疗费用发票、诊断证明等,以证明你的诉求和立场。同时,积极与加工厂沟通,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10w+浏览
工伤赔偿
厂里受伤过了一段时间厂里不认可了
[律师回复] 双方协商同意即可。但如果是未成年人,原则上孩子的抚养权归谁,户口就可以跟着谁。但毕竟父母都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这与户口在谁那里没有直接关系,只要双方协商好就可以。 (一)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归谁,孩子的户口就跟谁走 (二)如果小孩未满18周岁,需要父母代为办理户口的迁移 (三)如果小孩满18周岁,可由他自己办理户口的迁移 (四)年满18周岁可单独立户,持身份证、户口薄到派出所办理即可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夫妻离婚迁出户口一方,如有落脚点可把户口迁到落脚点处,如果没有落脚点,可到当地判处所办理分户迁移手续。扩展资料离婚后孩子户口迁出需带材料1、到民政局领取离婚证 2、孩子已上户口,要办理户口迁移的话,只需要将小孩的户口本、出生证、夫妻户口本到夫妻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申请迁出 3、如果孩子还小,没上户口,需要离婚证,婴儿《出生医学证明》《生育证》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婴儿父母双方的居民户口簿等材料,到有孩子抚养权一方户籍所在地办理户口 4、据离婚证所载明的孩子归属内容,到需要迁入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开具迁入证明信,同地派出所申请准迁入证明(在居委会的证明上盖章) 5、准入地的证明,到孩子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户籍迁移证》 6、迁移证到入户的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在厂里上班受伤厂里该怎么赔偿
本赔偿协议款项计算方法如下:第(一)项为医疗费用,按工伤保险规定计算;第(二)至(四)项包括住院伙食补助、交通食宿费、康复治疗费和辅助器具费;第(五)至(十三)项涉及工资、生活护理、伤残津贴、补助金和抚恤金等。各项费用均按相关标准计算。
10w+浏览
工伤赔偿
厂里不承认工伤怎么办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职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己或者同事的不小心而导致人身受到损害,而这时一般都是会认定构成工伤的。但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却不承认职工构成工伤,最终目的也就是不愿意作出赔偿。那现实中要是单位不承认是工伤该怎么办呢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职工发生工伤事故,职工可以催促用人单位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公司没有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公司所在地的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现实中,即使用人单位不承认是工伤,不愿意向社会保障局申请进行工伤认定的,此时受伤的职工或其家属也是可以按照规定申请进行工伤认定,只不过要注意申请工伤认定期限,最好不要超过规定的期限申请进行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快速解决“工伤赔偿”问题
当前642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工伤认定,需要去厂里吗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有劳动合同能证明劳动关系就不用厂里证明应该是单位申请工伤认定,单位事故一个月内不申请,可以自己去申请《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第十八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在厂里出了事,如果厂里不承认工伤怎么办。
[律师回复]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同时,该《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424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在厂里上班受伤厂里该怎么赔偿
本赔偿协议款项计算方法如下:第(一)项为医疗费用,按工伤保险规定计算;第(二)至(四)项包括住院伙食补助、交通食宿费、康复治疗费和辅助器具费;第(五)至(十三)项涉及工资、生活护理、伤残津贴、补助金和抚恤金等。各项费用均按相关标准计算。
10w+浏览
工伤赔偿
在厂里出了事,如果厂里不承认工伤怎么办。
[律师回复]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同时,该《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快速解决“工伤赔偿”问题
当前642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认定 > 厂子里不给报工伤认定该怎么办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