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协议被公司起诉如何解决
[律师回复] (一)审查竞业协议合法性与合理性:
认真查看竞业协议的各项条款,重点关注限制期限和限制范围。如果限制期限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两年时间,或者限制范围超出了保护用人单位合法利益所必需的范畴,比如限制员工到与原公司业务毫无关联的行业就业等,这些情况都可能作为后续应对竞业纠纷的抗辩理由。
(二)检查自身行为:
仔细分析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了竞业协议。比如确认是否进入了与原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并且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是否涉及到原公司的商业秘密相关内容。如果工作内容与原公司商业秘密无关,或者新公司与原公司不存在竞争关系,那么就可能不存在违反竞业协议的情况。
(三)收集证据并举证:
若确定自身没有违反竞业协议,要积极收集相关证据。例如,准备好能够证明自己在新公司工作内容的材料,像工作岗位说明书、工作成果记录等;同时,还要搜集新公司与原公司业务不存在竞争关系的证明材料,如行业报告、市场分析等。在后续可能发生的诉讼过程中,这些证据可以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四)协商赔偿事宜:
如果经过分析发现自己确实存在部分违反竞业协议的行为,那么可以主动与原公司进行协商赔偿的事宜。通过诚恳沟通,争取与原公司达成和解,这样有可能减少赔偿金额,或者避免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