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故意伤害罪主观的认定证据有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5-11
447浏览
卞晓飞律师
卞晓飞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53人
律师解析
在刑事案件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
首先是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其次是受害者的陈述,第三是非当事人的证人证言,此外还有各种实物证据,如作案工具(例如刀具、匕首、斧头、木棍、铁棒等),以及血衣、现场遗留物品等;
同时也包括了通讯记录、书信、便条、借条、收据、病历、医疗诊断报告等书面资料;
另外还包括了各类鉴定结论,如血液DNA鉴定、指纹鉴定、足迹鉴定、痕迹鉴定、文件检验鉴定等等;
最后,对于受害者的尸体进行鉴定,以确定其死亡原因(即受伤程度是否与凶器相符)。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司法鉴定案件·推荐文章

沭阳188****926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77****3957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52****2167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615人选择咨询律师
641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故意伤害罪主观的认定证据有什么
一键咨询
  •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5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6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5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4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57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67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2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744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47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8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56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4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88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55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5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28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6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6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78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4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3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3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5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32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1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71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74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7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10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12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837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3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82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47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1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720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5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67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03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2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0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1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24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70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2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3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724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6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2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4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177****944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56****531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沭阳180****2385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故意伤害罪中的主观故意的认定是怎么样的?
故意伤害罪中的主观故意的认定是会从行为人的起因,以及还有动机,再者就是相关的手段来进行确定;只要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会造成他人受到伤害,那么就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交通肇事罪死亡的认定有何规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这一犯罪概念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而且该肇事者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认识,明确意识到了自己已经引发了交通事故并撞伤了他人;
其次,被害者的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必须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最后,被害者的死亡原因必须完全由逃逸行为所引起,即除了交通肇事行为之外,没有其他因素或条件介入其中。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454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刑事拘留30公安主动取保后面会有事吗
[律师回复] 解析:
依据我国刑法原理和有关司法解释,一旦公民因涉嫌犯罪被依法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达三十天,若在此期间内,公安机关决定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这并不代表该当事人无需继续被羁押于看守所中。
实际上,取保候审仅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若被取保候审人在后续的诉讼过程中,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那么公安机关有权撤销其取保候审资格,并对其实施逮捕。
同样地,若被取保候审人再次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有可能面临被逮捕的风险。
至于其最终的法律后果,即是否需要入狱服刑,则需等待法院经过审理后作出裁决。
然而,我们必须明确指出,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最终无法被判定为实际执行刑罚,亦不代表当事人无需入狱服刑。
然而,取保候审并非适用于所有案件,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案件才有可能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取保候审往往意味着当事人可能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或者被判处缓刑、罚金等非实质性的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犯罪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个人、单位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若是对犯罪主观故意如何认定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什么是人身损害赔偿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涉及到自然人生命、健康或身体权益受非法侵害的情况下,如导致伤害乃至残疾、死亡的情形,及精神损害严重状况,受害方有权依法向责任人提出以财产形式进行赔偿的请求,此种法律维权机制即为人身损害赔偿制度。
这里所指的人身损害赔偿内容广泛,涵盖了诸如医疗费用、误工工资、护理费用、交通费用、住宿费用、住院伙食补贴费用、营养费用、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用、丧葬费用、被抚养人生活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诸多具体赔偿项目。
其主要目的在于填补受害者因侵权行为所承受的物质损失,同时也可能包含对受害者家属的经济补偿,以及对于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引发的严重精神损害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30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入罪的故意伤害主观认定的重点是什么?
入罪的故意伤害主观认定的重点是认定行为人是否是故意实施了故意伤害的行为,若经过认定之后,发现行为人是因为过失才侵权,那么此种情形下即使受害人的伤情达到了轻伤以上,那么故意伤害罪也不成立。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故意伤害罪袭警量刑标准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对警察实施暴力行为,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刑罚;
若该行为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
针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进行暴力袭击者,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
若罪犯使用枪械、管制刀具,甚至是驾驶机动车辆对执法人员进行撞击等极端手段,并因此对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时,其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制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袭警罪】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93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主观故意认定是怎样的?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主观故意认定是要求当事人,将我国明确禁止的,有毒,有害的而且是非食品原料的投入到一些食用的或者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或者药品当中去,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失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金额多少怎么样认定盗窃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盗窃罪的金额标准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个人犯下此类案件,其涉案金额倘若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被视为犯罪行为。
具体而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的数额若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则可作为犯罪起点进行考虑;
若数额进一步扩大,达到了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那么这将被视为数额巨大的情况;
而当数额超过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时,这无疑已经达到了数额特别巨大的范畴。
对于这类犯罪行为,法律通常会给予相应的刑事惩罚,即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可能附加罚金的处罚;
如果数额巨大,那么刑罚将会加重,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也会面临罚金的处罚;
至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刑罚则更为严重,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且还需承担罚金或没收财产的责任。
盗窃罪,顾名思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段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这种犯罪行为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多次盗窃的行为、入户盗窃的行为、携带凶器盗窃的行为以及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等。
值得注意的是,盗窃罪只能由故意构成,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所窃取的是他人占有的财物,而非自己所有或占有。
如果行为人误以为是自己所有或占有,而实际上并非如此,那么这种情况并不构成盗窃罪。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人误以为是遗忘物,就可以排除其存在盗窃的故意。
因为他人“占有”是一个规范的要素,只要行为人认识到了被法官评价为他人占有的前提事实,就应当认为行为人具备了盗窃罪的认识内容。
举例来说,即便行为人误以为高尔夫球场内水池中的高尔夫球是遗忘物而取走,也应该认定其具有盗窃罪的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49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帮信罪多名受害者可以并案处理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协助他人实施犯罪、教唆他人犯法及诱导他人误入歧途等不当行为,倘若其涉案人数超出三人,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缴纳罚金之责。
另外,若行为人在实施上述不法行为的过程中还触犯了其他刑事罪名,那么便应依据最严苛的律法条款予以裁定。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在于,仅当行为满足特定严重程度的标准时,方能认定构成犯罪。
以下列举数种典型案例以供参考,这些恶劣情形涵盖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向超过三位对象提供协助、支持或援助;
(2)达成的支付款项数额超过人民币二十万元;
(3)获取的违法收益超过人民币一万元;
(4)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干扰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以及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原因遭受过行政处罚,之后再次从事此类违法活动;
(5)被协助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择一重处】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帮信罪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帮信罪主观故意如何认定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诽谤罪与名誉侵害罪判刑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侵犯名誉权与诽谤罪之间存在以下重要的区分点:
首先是侵犯名誉权所涉及的言论内容可以真实或虚假两者兼而有之;
反之,诽谤罪则必须散布捏造出的虚假事实。
其次,关于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人的主观状况,并不要求必须有恶意,过失行为同样可以构成侵权;
然而,诽谤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直接故意,即便其善意地进行检举、揭发或者批评,但其中包含了不实成分,亦不能被视为诽谤罪。
此外,还有一些法定的其他区别因素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侵犯名誉权的方式有:
1、侵权人未经权利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公开或者使用他人肖像;
2、侵权人擅自丑化、污损他人的肖像;
3、行为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顶部
孟凡永律师
孟凡永律师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