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n+1赔偿的计算方法,究竟应以基本工资为基准还是以实发工资为依据?
关于n+1赔偿中基本工资的领取额度问题,一般的规则是需支付约为两个月的全额工资。
其中,"n"的核算依据通常为应得工资;而"1"则以离职前最后一个月的实际工资为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用人单位会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选择向劳动者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且该金额将以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为基础进行计算。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的十二个月内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那么其所能获得的赔偿金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二、n+1赔偿规则
众所周知,"n+1"赔偿规则主要包括两项核心内容:其一,"n"代表的即是经济补偿金;而"1"则体现了未提前30天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的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诚然,对于"n"的相关规定及解读,关键在于理解以下几点:
1.关于"n"的法律基础:根据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法规则,第四十七条明文规定,当存在经济补偿金需求时,应依照劳动者在特定企业内部工作的年限,逐年每满一年便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标准执行。若在6个月至一年内尚未满足一整年的工作经历,那么这部分时间也应视为一整年计入补偿范围内;反之,若工作年限不足半年者,只须付给半个月工资作为相应补偿。同时,将劳动者每月的工资标准与所在区域、级别政府发布的本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进行比较。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比后者高出三倍,则经济补偿的标准应当按照3倍的劳动者月平均工资来执行,且不得超过最长12年的补偿期限限制。此外,上述提到的“月工资”,实际上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日前12个月的平均收入水平。
2.深入剖析法律条款:
首先,务必准确掌握自己已经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随后,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每满一年即可获得一个月工资的补偿待遇,反之,若某员工的工作经历已超出6个月但不满一年,那么此岗位也会被视为满一年,同样需给予一个月工资作经济补偿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假设某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了7年并在此期间取得了6个月的工作经验,那么"N"值将会是7加1,即总共工作的月数为8个月。由于6个月已经符合6个月以上的条件,因此会根据法律规定得到1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值得一提的是,法律规定中的“以上”和“以下”皆包含本数,也就是说只要某种情况大于或等于6个月,就应当算做1个月的补偿。综合以上分析,该员工在完成了7年零6个月的工作后,将会获得8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1"的相关规定及其解读:
1.关于"1"的法律条款:
我国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若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企业都必须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向劳动者本人发出通知,并且需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方能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罹患疾病或遭遇非工伤伤害,以致在特定的医疗期结束后无法胜任原有工作,甚至在企业提供其他工作岗位后依然无法适应;
(2)劳动者无法胜任所负担的工作任务,经过相应培训或者调整职位之后,仍然无法胜任工作,比如说对现有工作环境不适、专业技能不足等原因无法承担工作职责;
(3)签订劳动合同时所依赖的各项客观环境发生本质性重大变化,造成劳动合同实际无法继续履行,此时,企业需要征得劳动者同意并竭力协商改变劳动合同内容,如无法达到协议结果,企业方可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2.法条解读:
据《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其实是法律层面上对"代通知金"的诠释与应用。其本质在于用额外支付的一个月工资替代提前30天的解聘通知书,这样既达到了告知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目的,又使得被解雇员工能够尽快办理离职手续。请格外关注,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以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三、n+1赔偿是按照底薪吗
"N+1"求偿方案中的计算基数实际上并未仅仅局限于基本工资水平。其中,"N"代表的是经济补偿金额,此项目的月度工资额度依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之前的最后十二个月内的平均薪酬进行核算,涵盖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及补贴等货币形式的收入。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提及的平均工资应为劳动者实际所得薪酬的均值。至于"+1"的部分,则代表着代通知金的金额,其标准通常与劳动者在上一个月的工资水准保持一致。然而,若劳动者每月的工资收入超过用人单位所在地直辖市、设立区域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域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那么对于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进行核定;同时,代通知金的支付标准也将按照同等数额执行。
n+1赔偿的计算方法,以应得工资为"n"的依据,以离职前最后一个月实际工资为"1"的基准。用人单位需依法支付两个月全额工资作为补偿金,若劳动者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赔偿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